莫华生委员:用艺术实创讲好广西故事

莫华生委员:用艺术实创讲好广西故事

1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莫华生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详细]

杨志光委员:突出广西优势 大力发展东盟华文教育服务

杨志光委员:突出广西优势 大力发展东盟华文教育服务

1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杨志光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 [详细]

 吴建生委员:深化科教融合 加快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吴建生委员:深化科教融合 加快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1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吴建生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详细]

韦英才委员:加强食药两用中药材产品研究开发

韦英才委员:加强食药两用中药材产品研究开发

1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韦英才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详细]

王予嘉委员:加大培育艺术人才 让“艺术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王予嘉委员:加大培育艺术人才 让“艺术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1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王予嘉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详细]

刘永贤委员:加快推进广西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

刘永贤委员:加快推进广西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

1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刘永贤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详细]

刘世伟委员:以新发展理念强化职业教育培养

刘世伟委员:以新发展理念强化职业教育培养

​1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刘世伟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详细]

黄忠官常委: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黄忠官常委: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1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黄忠官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 [详细]

汇聚广西发展正能量 唱响委员履职好声音

汇聚广西发展正能量 唱响委员履职好声音

1月24日至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分别于上午举行两场“委员议事”活动,12位政协委员围绕热点话题接受记者提问,畅谈履职感受。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联组讨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联组讨论

1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参加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九三学社、科协、科技界一组、教育界一组联组讨论,与政协委员们进行深入交流,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孙大伟参加讨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杨育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杨育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现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贺州市委统战部部长杨育智表示,广西各民族亲如一家,民族关系十分融洽。“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在善谋、善作、善成之事上下功夫,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王祖蓝:用更多流行文化元素讲好“广西故事”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王祖蓝:用更多流行文化元素讲好“广西故事”

“这几年,明显看到广西在产业上的元素越来越丰富,在交通出行上条件越来越便捷,在文旅方面的消费越来越红火。”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王祖蓝告诉记者,广西近年来的高质量发展积极助力了广西人民群众的生活实现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面跃升。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俸小壹:把乡村打造成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俸小壹:把乡村打造成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俸小壹表示,随着城镇化进程和文化多元化冲击,民族服饰、俚语、方言、传统手艺等民俗文化正面临严峻挑战。“之前传统村落的年轻人以歌为媒,但现在真正会传唱山歌的越来越少了,瑶族银饰的传统手艺也或将面临断层。”俸小壹说,当下部分地方传统村落的文旅也逐步趋同化,开发中忽略了传统村落本身应具备的特色和文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陈丽梅: 建议将家庭教育指导列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条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陈丽梅: 建议将家庭教育指导列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条件

陈丽梅建议,应进一步将家庭教育指导列入全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在现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系列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中增加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把“软任务”变成“硬要求”,把职称评定从以前的结果审核变成日常考核,推动全区家庭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李云昌:加快推进陈皮标准体系建设和品牌创建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李云昌:加快推进陈皮标准体系建设和品牌创建

进一步丰富产业体系,加快打造“陈皮+”产业链是创新之举。李云昌认为,应推动果、药、食、茶、健、文旅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陈皮保健品研发步伐,深挖广西陈皮生态、休闲、健康和文化价值,拓展农耕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老、教育文化等多种功能。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潘慧华:让高铁网络效应畅通乡村振兴之道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潘慧华:让高铁网络效应畅通乡村振兴之道

潘慧华建议,尽快开通经停贵南高铁河池市域车站至广东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等重要城市直通列车。在贵南高铁无法在南宁东站与南广高铁接轨的情况下,建议在春运期间开行经南宁站去往广东地区图定或临时动车组,培育客流,打通河池往大湾区的“肠梗阻”,为广大河池籍广东务工群众春运期间往返提供便利。同时,优化加密开行班次,避免列车停靠长空档期,更好满足群众出行和沿线经济社会发…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何如青: 加大招商引资,赋能“向海图强”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何如青: 加大招商引资,赋能“向海图强”

何如青表示,进一步赋能向海经济还应坚持“项目为王”,充分立足自身优势和产业风口机遇,积极主动参与招商引资,以谋项目、引项目、推项目为重点,全力推动产业项目落地见效,努力为推动向海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冯艺刚:大力推进“产业固边” 吸引边境农村人才回流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冯艺刚:大力推进“产业固边” 吸引边境农村人才回流

除在交通、产业、电价、产能和土地使用指标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外,冯艺刚建议,还应进一步发挥央企、国企产业带动作用,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对接、区域间产业转移、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合作等方式,支持东部地区产业向边境地区有序转移,帮助边境地区把资源和区位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实现稳边固边。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王万传:加快推进民营企业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 助力广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王万传:加快推进民营企业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 助力广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

王万传认为,广西沿海、沿江、沿边,连接粤港澳大湾区、西南中南地区,且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通。近年来,广西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把广西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腹地,是对广西新时代重大生产力优化布局提出的新要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岳桂华: 让中医药壮瑶医药守好乡村振兴“健康线”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岳桂华: 让中医药壮瑶医药守好乡村振兴“健康线”

在岳桂华看来,当前基层中医药壮瑶医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困境,相关基础设施设备上存有短板,基层开展中医药壮瑶医药医疗业务占比较低,中医药壮瑶医药医疗及预防保健体系尚不够完善。

次大会发言

黄益斌委员:综合利用当地资源 提升塑料生产企业创新能力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与消费国。据统计,我国每年生产塑料原材料超过一亿吨,其中我区2020年12月塑料制品产量为15.23万吨,同比增长101.72%。

韦宁委员:创民主协商方式助力处置“烂尾楼” 消除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痛点”

在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房地产开发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因市场环境变化、项目方资金链断裂或者涉及违法违规等原因,房地产开发项目陷入停顿的现象屡有发生,“烂尾楼”成为了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的一大“痛点”。

贺祖斌委员:调整高等教育结构 推动广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十三五”以来,我区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罗荣莉委员:关于进一步促进京城广西特色米粉店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期间对“小米粉、大产业”作出的重要指示,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柳州螺蛳粉及广西优势特色米粉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加快推进广西米粉业高质量发展。以螺蛳粉为例,近年来“柳州螺蛳粉”开始风靡全球,产业产值逐年增长。

张红丹委员: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经济循环

县域经济是连接城市经济系统和农村经济系统的枢纽,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未来一个时期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加速走向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黄鹄委员:强化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为广西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区科研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作用日渐凸显。

毛艳琼委员:加强北钦防产业协同联动 推动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优先方向”“深入推进北钦防一体化,建设北海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城市、钦州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枢纽、防城港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这是三市向海图强,协同发展,大力打造向海经济的强有力保障,北钦防未来可期,大有可为。

眭国华委员: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生活垃圾处理循环经济体系

针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存在的风险隐患,应提升管理水平,形成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化、减量化等产业为主的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言志军委员: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接续奋斗

2021年7月,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大会召开后,我区在全国率先启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号召,全力聚焦提升乡村“形、实、魂”,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

彭健铭委员:链式协作做优做强我区中医药产业

我区中药民族药资源丰富,是全国天然药用植物的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积极探索形成一批成功模式,推动了产业高质量发展。

欧余军委员:创新引领广西工业转型升级 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大趋势、大形势,我区要以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契机,补齐产业链短板,增强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何敏委员:加快推进地方立法 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保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区民族地区居住环境的改善、婚姻形态的演变、文化形态的演进和生产方式的迭代,奠定了全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基础、血脉基础、思想基础和经济基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累和贡献了“广西经验”和“广西智慧”。

杜伟委员:借力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势 加快南宁跨境电商创新发展

依托北部湾港口群开展跨境电商保税进出口业务,推动陆海联运进口跨境电商货物在南宁综保区通关。

丘映含委员:加快西江黄金水道港航能力建设 构建流域腹地东融新格局

加快对沿线大中型码头进港铁路和公路专用线的统筹规划建设,优化码头进港道路,设置集装箱铁水联运枢纽和区域多式联运中心,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多式联运枢纽。

柯雪利委员:促进广西冶金产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现行的钢铁指标转移政策,外购产能所对应的能耗指标无法同步转移,冶金企业从外省购买的合规产能因能耗问题,无法有效地利用。

陈鸿宁委员:大力支持柳州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

建议对现有的两所本科院校广西科技大学和柳州工学院,特别是柳州工学院在经费、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沈小松委员:抓好产业就业 破解养老难题

让转移企业获得稳定、相对低价的劳动力资源,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还能彻底解决当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

彭正江委员:积极破解科技创新项目融资难题 着力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

积极完善科技创新项目投贷联动机制,着力破解银行间接融资与社会直接投资“不协同”问题。

吕洪安委员:优化北部湾临港产业布局 加快实现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力实施新一轮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加快建设钦州—北海—防城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区域性总部,支持钦州市建设沿海国际贸易货物集散中心,引进做强加工贸易。

马艳委员:加快标准化建设 增强广西高品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充分挖掘我区优质特色农产品资源,积极进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生产区域的保护,在生产区域内推行统一的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何敏委员: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创新化机制,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陈健委员:加快广西大石山区扶贫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农业生产项目用地难、融资难;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滞后,物流成本较高。

何有成委员:促进交易场所发展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

以北部湾产权交易所为基础,联合其他交易场所资质资源,共同组建广西交易发展控股集团(暂定名),提升交易场所整体发展水平。

陈映红委员: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纳入广西党风廉政建设考核项目

线上线下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讲述深刻影响个人成长的家风故事,感化、鼓舞、鞭策党员干部坚守良知、廉洁从政,形成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力。

邓亚保委员: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支持民企参与国企混改和重组,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出资入股、股权收购、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黄小川委员:多措并举引领"新食尚" 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实施刚性约束,出台杜绝餐饮浪费现象的地方性法规。酒驾入刑的成功实践证明,公众文明习惯的养成还需立法支持。

丁文博委员:构建青年人才蓄水池 释放创业发展新动能

青年之于祖国的担当亘古不变,未来五年至十五年,恰是青年一代青春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