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民政协网::..
 
 
    样本
 
 
人民政协网 > 专题列表 > 全国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议 > 样本
商丘市在前进中守护

2013-07-11 11:22:55

 

在双洋食品公司做工的村民们   
 

汇丰棉纺公司的女工正在车间作业

   “村庄作为一种人类居住形态应该得到延续。一旦破坏了,它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积淀就没有了,我们会失去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一种美好的记忆。”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由阏伯和燧人氏制造的商火文化在豫东这片平原上流淌不息,六朝古都的史实代代传颂,直到现在人们一提起商丘,仍旧陷入对古文明的追思。记者见到今天的商丘人,并未拘泥于古时的辉煌成就,在飞速疾驰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他们因地制宜,勤恳耕作,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思考。
  当乡土社会遭遇新型城镇化
  “三皇五帝”的传说已在身后,这是一个追求中国梦的时代,处处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商丘的铁路公路网交错纵横,随意走到一个县城,都有几个省道穿梭其间,走几步就是一个工厂,大货车鱼贯而出。这座四通八达的城市,地处豫、鲁、苏、皖四省交界,扼守着河南省的东大门。
  “我们下辖1市6县2区,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及商丘新区,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人口895万。农村群众的思想意识是以乡土为核心的,商丘人‘安土重迁’的观念比较强,他们深深地依恋土地,不愿丢弃老家的宅基和房屋,这是一种延续已久的文明,却也是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之一。”商丘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世伟这样对记者说。
  还在上世纪4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探究乡土社会时就曾指出,“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中原地区历代以乡土社会为重,百姓习惯在熟人社会中生活,乡土社会所恪守的农业文明秩序,也使一切安定自在。但人要生存就要发展。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铲车轰鸣起来,村舍搬迁,高铁站即将拔地而起,100公顷的应天公园和日月湖作为新区的眼睛,蓝图业已绘就。当古老安定的乡土社会遇到新型城镇化,一切何去何从?
  涉及农村的事,农民最有发言权。
  “我家以前住平房,折卖下来也没几万块钱。去年拆掉老房后领了政府的补贴,搬进现在这个社区,有保安,能健身,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以前垃圾随便倒,现在有了统一的垃圾桶,夏天出门歇个凉,也不见苍蝇嗡嗡了。”7月5日,记者在商丘市虞城县站集镇沙岗村采访时,在新建的农村社区门口,一位姓宋的村民对记者说。一栋栋低密度的五层板楼矗立,车库、超市、路灯、绿化带和水系一应俱全,外观并不亚于城市的小区。村干部对记者说,沙岗社区现在已经建成10万平方米住宅,各项配套设施正在完善。
  沙岗社区是典型“农民上楼”的景象。上楼后风景漂亮了,新房子实用好看还有卫生间,这是站集镇很多一辈子都没去过县城的农民不曾想象的。但是离开长期依赖的土地,他们将以何种生产方式生存下去,一个新的问题又在考验政府。
  “农民就地城镇化是一件很理想的事情。那么多自然村,小村变大村,大村建社区,把农民全集中起来,足不出户、也不做大的改动就城镇化了,听起来很好。但这前提是得有村办工业、企业来支撑,农民必须有活儿干。你不能说让农民上楼后,还要跑到几公里之外干活,那太不方便了,也不划算。”如何实现城镇化的产业支撑,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这几乎是商丘市副市长张家明和同事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家门口就业
  “截至今年上半年,商丘城镇化率达到43.2%,城镇总人口达到364.5万人。现在我们的城镇化率中包含了一部分还是农民身份的,真正实现市民化的才有30%左右,下一步要让其余的人也达到市民化,就是让他们跟城市的基础设施发生互动,围绕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实现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融合、联动发展。”王世伟说。
  沙岗村其实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村周围有20多家企业,安置了2000多号人就业,不光这个村,整个站集镇就是商丘市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该镇位于虞城县城南18公里处,到商丘市区交通非常便利,两条省道在镇上交会,工厂星罗棋布,这些比邻而居的工厂又以棉花深加工、棉纺加工、粮油加工和食品加工等特色区域经济为主。
  农忙季节一过,宋大叔的家人和邻居就都跑到工厂里做工,位于镇上的双洋食品有限公司便是吸纳附近农民就业的一个点。在罐头厂里,记者看到有百十余名农民坐在板凳上凝神用小刀去桃核和杏核,将去完的果实收进面前的一个筐里,以中老年妇女居多。孙女放暑假,西北街村的李大妈就带她也过来做工。
  “工资每天结,我们从不拖欠,他们做的是最初始简单的活,一人一天能到手二三十块钱吧。”公司总经理张继堂向记者介绍,公司做的是订单农业,从2004年起,每年一到需要人手的月份,公司派人挨村一宣传,街坊们就自觉聚集过来。公司还有两万亩甜玉米,等成熟后,一般需要1000来名工人。听说自己经手做的罐头很多都销到大城市甚至国外,村里的大爷大娘们干活劲头更足了,工厂不知不觉给了他们归属感和荣誉感。
  据站集镇镇长王玉德介绍,镇上棉纺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已解决就业岗位5000多个,再加上由此带动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又使3000多人就业。汇丰棉业有限公司是镇上最大的棉纺企业,是一家集棉花收购、加工、纺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型棉纺加工企业,新厂址位于县产业集聚区内。
  从新棉花到纺成纱,一个完整的流水线在宽阔的车间运作,安静得听不到一丝声音,地面干净如新,并不见棉絮飘飞。董事长陈贡禹指着监测屏对记者说,这是一套刚从德国引进的世界最新的棉纺设备,他试着“表演”,从中抽断了一根棉线,机器迅速自动连接成功。
  这完全颠覆了一个传统棉纺厂的概念。站集镇西北街村党支书路云告诉记者,十八大代表、西北街村农民高美丽就是汇丰棉织厂的工人。“和村里好多农民一样,她曾几次外出打工,家里土地撂荒了,老人没法照顾,在外面还没挣到钱。后来村办企业成规模后,为农民敞开就业大门,不少人回来了,现在俺们村人均年收入24000多元,高美丽非常勤奋上进,工作对她更是人生价值的实现。”
  虞城县是花木兰的故乡,现在又走出了一个高美丽。在县城总体规划区的南部,北起木兰大道,南至南环路,一片规划面积15.98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正在兴起。可以预见的未来,这里将是五金电子区、纺织服务区、仓储物流区、综合服务区和配套生活区,五金电子和纺织服装将成为两大主导产业。
  讲起产业支撑的现状,张家明指出,商丘长期以来的经济依靠是农业,现在像柘城、虞城这些县工业发展起来了,但坐拥100万人的市区工业并不发达,80%的收入来源于城市经济,土地出让金、房地产税、土地方面的税费和第三产业。这几年,城市人口聚集产生大量消费,消费刺激第二、三产业发展,吸纳了不少人就业,因此现在市里提出的商务中心和特色商业街都在发展服务业上下功夫。
  城镇化不以文化流失为代价
  黄河故道孕育了深厚的文明,“豫东粮仓”令商丘在全国闻名,它的现代化进程是一盘很大的棋。因为背负着深重的农业文明,不可能一步跨入现代化。但要走向现代文明,也并不意味着对文明的割裂,或者背离。
  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这是商丘人的灵活之处。交通、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及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使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价格成为全国农产品市场价格的重要风向标。在路边看到农业小企业将最新的价格表挂在门外,能真切体会到农业大市跳动的脉搏,与商务部农产品流通体系紧密联系着。
  农业文明兴于土地,土地却对城市化产生着制约。王世伟告诉记者,河南省政府给商丘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是5000亩,而实际需求为20000亩,存在巨大的用地缺口;而另一方面对农民来说,一亩耕地一年下来收入才几百块,这还是刨去人工前,还好现在农村土地流转后成立了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帮扶。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体现了科学的城市发展观。现在更注重人文关怀和城市功能的配套,而不是过去那种只看城市漂亮不漂亮,框架大不大。”张家明说,商丘市的重点是在产业集聚区、城乡接合部、中心镇区和有条件的村庄建设新型社区实现城镇化,并非动用行政化手段不切实际地推进,那必然会导致无序发展。
  他很清楚,大规模的村庄拆除会带来后患,最明显的是文化流失。“村庄作为一种人类居住形态应该得到延续。一旦破坏了,它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积淀就没有了,我们会失去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一种美好的记忆。现在很多人周末想去郊区的农家乐,逢年过节很想回老家,就是一种找寻。农村赶集也一样,未必要买很多东西,但你到里面转一转,体验下乡里乡亲摩肩接踵的感觉,这就是一种文化。”他认为,盲目现代化容易致使乡土社会的美好消失,不管社会形态怎样变化,即使发展到“智慧城市”,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流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式。
 

 来源: 人民政协报      


相关文章:

相关附件:

 
 
 

Copyright (C) 2004-2005 www.rmzx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人民政协报社  京ICP备09078172号
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