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民政协网::..
 
 
    样本
 
 
人民政协网 > 专题列表 > 全国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议 > 样本
舞钢农民过上城市化生活

2013-07-12 14:41:27

  阅读提示

  在工业基础良好、素有“北国小江南”之称的舞钢市,一场城镇化改革正吸引来自全省各地的目光。

  省委书记卢展工亲自到舞钢市调研,评价该市是全省“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多个省直部门深入舞钢市调查走访,从不同角度找出这块土地上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启示和思考;全省各地的考察团从四面八方赶来“取经”,学习、探讨舞钢市城镇化建设。

  在协调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舞钢市究竟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对于其他地区来说又具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连日来,记者深入舞钢市田间地头和工矿企业,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A

  让众多村庄变社区

  5000多农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农民进城】

  2011年12月22日下午,56岁的农民连留根从一辆拖拉机改装成的拉水车上接水。他所在的八台镇杨泉村,位于舞钢市西北部,由于紧邻矿区,缺水已经持续了3年多,村里的拉水车每天要到4公里外的邻村拉两趟水,才够村民们使用。

  “不过,俺们很快就搬到新村里了,那里建得跟城里一样美。”连留根咧嘴笑了。他所说的“新村”,是指位于八台镇政府东侧的“丰台社区”。与杨泉村相比,这里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一排排整齐的两层别墅,宽敞的水泥路,绿意盎然的街心花园,宛若一个大型休闲度假村。

  “仅社区基础设施一项,就投资1300多万元,全部是由政府出资,村民只需拿建房子的钱。”八台镇党委书记杨志文说,道路、绿化、管网、供水、供电这些公共基础设施都是市、镇两级筹措资金建设的。根据规划,未来5到10年内,该镇20个行政村将分11批搬入8个社区。

  在尹集镇的张庄社区和柏都社区,村民们已经入住1年多,家家户户的农家乐生意都很火。2011年8月1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带领省直相关部门人员到舞钢深入考察,评价这里是“全省新型农村集聚发展的示范区”。

  舞钢市城镇化改革实施两年多来,枣林、尹集、尚店、八台4个中心镇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张庄社区等6个社区已建成民居2006套,目前新开工建设民居1860套。5000多农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农民搬入社区带来的另外一个变化是,村庄占地大幅减少。统计数字显示,尹集镇张庄社区建成后,村庄占地由1100亩减少到510亩,新增耕地590亩;柏都社区村庄占地由750亩缩减到370亩,腾出土地380亩。根据规划,舞钢市推行城镇化后,全市旧村庄占地将由原来的7.11万亩缩减为3.53万亩,可以在保证全市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情况下,为全市提供20年的用地指标。

  B

  让2.8万农民脱离农田

  他们或打工,或经商,年收入平均是原来的3~5倍。

  【土地流转】

  农民都集中到镇上、社区里居住了,每天拉着农具跑几公里去种地,岂不是平添很多麻烦?

  “如果是单纯的‘上楼’运动,城镇化将成为一条死路。”八台镇党委书记杨志文深有感触地说,城镇化一定得让农民“搬进来、有出路、能致富”。对舞钢市来说,解决后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开展土地流转。

  早在2006年,农民王存仓就在枣林镇承包了600多亩耕地建起了水稻园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被称为舞钢市“土地流转第一人”。“集中耕种,效益当然可观得多。”王存仓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种小麦,每亩年产不过800斤,能卖800元左右;而种辣椒,每亩年产3000斤,能卖1块钱一斤,算下来3000元,产值比种小麦增加2000元左右。

  在舞钢市,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每亩可得到650~800斤小麦的“租金”,相当于自行耕种的收入。农民还可到“业主”的地里打工,再赚一份工资。“去年我发给农民近40万元工资。”王存仓说。

  枣林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主任王东晓提供的数据显示,全镇现有耕地7万亩,参与土地流转的有2.7万亩,超过了1/3,2011年新增5000亩。流转的2.7万亩耕地,由17个业主承包,其中超过1000亩的就有7个业主。流转的土地,耕种的都是中药材、莲藕、铁棍山药、园林花卉等经济作物,大大提高了耕地的经济效益。

  2006年,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舞钢市经过多方论证、考察、学习后,在部分乡镇按照“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方式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如今,舞钢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2万亩,占该市耕地面积的36%,2.8万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他们或打工,或经商,年收入平均是原来的3~5倍。

  C

  让10万农民摇身变工人

  这意味着,舞钢市超过一半的农民能够在产业集聚区实现就业。

  【“一黑一白”】

  土地流转,使大量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富余的劳动力。那么如何能让他们就业有门路、有出路呢?舞钢市给出的答案是,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

  “目前,我们的产业集聚区已经入驻企业28家,吸收就业2.82万人,都是以本地为主,同时还吸收了周边舞阳县、遂平县的一些富余劳动力前来务工。”,舞钢市产业集聚区主任李建国说,集聚区所在的上曹中心社区,18岁到60岁的4000多名劳动力全部在工厂上班,获得了较为可观的工资收入。

  在位于焦桐高速出口处的舞钢市产业集聚区内,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和繁忙的生产场面,落地的项目个个上亿元规模:投资10亿元的金马钢铁加工物流公司、投资5亿元的宏太鞋业公司、投资8.5亿元的舞钢诚海纺织服装园、投资12亿元的诚海高新科技园……

  “我们主要是围绕钢铁和棉纺这‘一黑一白’做文章”,李建国说,这两个都是舞钢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在钢铁方面,舞钢市依托舞阳钢铁公司特宽特厚钢板生产优势,建成了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建材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已经吸引了9家企业入驻,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棉纺方面,舞钢市以诚海纺织服装园为龙头,建成了纺纱——织布——染整——提花——服装加工——鞋帽生产——配套产品的完整产业链,目前有9家企业入驻,总投资171亿元。

  根据规划,舞钢市产业集聚区在“十二五”结束之年,提供超过5万人的就业岗位,在未来这一数字将达到10万人。这意味着,舞钢市超过一半的农民能够在这里实现就业。

  D

  “三化”走出了舞钢样本

  有效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大难题。

  【两集中四推进】

  土地流转、农民进城以及围绕“一黑一白”建设产业集聚区,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三件事,在舞钢市市委书记高永华看来,却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发展主线。

  高永华认为,通过土地流转,淡化了农民和土地关系,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农民搬入城镇解除思想上、经济上的障碍;农民进城,一方面通过拆迁旧村腾出大量的土地,解决了制约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土地难题,另一方面又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发展产业集聚区,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财政收入,使工业反哺农业成为现实,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高永华说,近年来,舞钢市紧紧围绕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和社区集中的“两集中”,和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龙凤湖旅游度假区建设、推进行政新区建设、推进旧城区改造的“四推进”的发展思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协调发展之路,有效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大难题。

  对于舞钢市的探索,省委书记卢展工曾亲自考察,并给出高度评价。2011年8月1日,卢展工带领省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在舞钢市尹集镇张庄中心社区和柏都社区考察时表示“尹集镇张庄中心社区和柏都社区已经成为全省促进新型农村集聚发展的示范区”;8月4日,在全省重点项目建设调研座谈会上,卢书记再次指出“舞钢市在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和建设问题上做得很好,不但把新型社区建设纳入重点项目,还决定5年内在8个乡镇建成17个农村社区,这种探索和尝试很好,很有成效”。

 

 来源: 大河网-大河报      


相关文章:

相关附件:

 
 
 

Copyright (C) 2004-2005 www.rmzx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人民政协报社  京ICP备09078172号
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