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民政协网::..
 
 
    头条
 
 
人民政协网 > 专题列表 > 人民政协报30周年 > 头条
一位世纪老人题写的报名

2013-04-03 09:09:32

 

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政协主席。

 

 

1983年4月6日,《人民政协报》正式创刊,邓小平同志欣然为本报题写了报名。

 

 

    全国政协要办一张报纸,是1978年政协恢复活动后就被反复议论的事。
    1978年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国政协恢复活动,爱国统一战线进入了黄金时代,但却苦无发声之处。
   《光明日报》一度作为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共同主办的报纸,曾是民主人士直抒胸臆的阵地,但1957年“反右”以后,它和党派、政协的关系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了。时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的活动甚至全国政协的新闻,都很难登上《光明日报》的版面。
    而在全国政协内部,过去只出版过《政协会刊》,原来一个月出一本,后来两三个月才出一本,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政协进行工作情况交流、委员发表意见的需要。    
    就在此刻,年迈的中共中央统战部老部长、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李维汉同志提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叶开始,他就想办一张宣传统一战线的报纸,但始终未能如愿,“这个心愿现在怎么样,能不能兑现?”
    终于,时机到了。
■■ 李维汉动议 刘澜涛操办
    当时主持统战部和政协日常领导工作的刘澜涛同志一直以来都很赞同李维汉的想法,二人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全国政协应该办一份自己的报纸”。
    后来经过全国政协机关党组的研究讨论,办报的事初步确定,并把筹办准备工作交给了全国政协学习委员会办公室。
    当时全国政协机关宣传、政策研究性的工作是由学习委员会办公室兼做的。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聂真为此在1979-1981年间,先后与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组副书记彭友今等出面召开了多次有中央统战部、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有关各方面负责人员及部分政协委员参加的座谈会,征求全国政协要不要办报和怎样办的意见。到了1981年,全国政协常委会决定把政协办报的意见,写进第五届全国政协第四次全体会议的工作报告中。
    这样,政协办报的事就定下来了。在全国政协全体会议报告中宣告一张报纸的出版,这在中国新闻界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事。
■■ 请小平同志题名
    当时,全国政协上上下下都对这张报纸的创办给予了无私的支持:初起步的报社没有自己的办公地点,位于郡王府的全国政协机关就在东小院为报社腾出了几间办公用房;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澜涛对人民政协的影响力具有远见卓识,坚持认为人民政协应当有自己的宣传阵地,为了《人民政协报》能够被中央批准创刊发行,他多次呼吁、多方协调,还密切关注请小平同志题写报名的事情。
  事实上,正是有了五届政协主席邓小平的积极支持,才促成了《人民政协报》的诞生。1983年3月9日,时任全国政协秘书长彭友今、副秘书长孙起孟致信恳请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五届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同志为《人民政协报》题写报名。内容如下:
   
小平同志:
 《人民政协报》经中央书记处批准后即着手积极筹备,现定于四月六日创刊。许多政协委员提出,希望您为这个报纸书写报名。大家还期望于创刊号上看到您为该报写的题词,这对于广大读者和统一战线工作必将产生极好的影响。刘澜涛同志从外地打来电话,也嘱我们代达同样的请求。       
■■ 政协报人心中的“尚方宝剑”
    信件发出后不久,全国政协办公厅就收到了小平同志题写的报名。
    对那段往事的记忆之清晰,令曾任报社副总编辑、全国政协办公厅新闻办公室主任的杜亚利至今仍能娓娓道来,仿佛在讲述昨天发生的事情。他告诉记者:“当时,令我们这批初创人员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收到小平同志题写的报名,看着‘人民政协报’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大家都感到精神振奋、备受鼓舞。不仅题名,小平同志一直积极支持《人民政协报》的创办,可以说,没有邓小平同志,就没有《人民政协报》,更没有其他地方政协报。”
    确实如此。当时,媒体还不像今天这么发达,全国除了各级党委外,还没有几张报纸。而且当时中国刚刚从“文革”的泥潭中走出,人们的思想还远没有今天这么解放,对于政协能否办一张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能否拥有一块宣传阵地还有不同看法,据杜亚利回忆:“我从报社领导的介绍中,了解到我们创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谈不上一帆风顺。当时,有些同志并不赞成创办这张报纸,正是有邓小平的积极支持,才促成了《人民政协报》的创办。”
    而小平同志题写的报名,无疑是初创时期人民政协报人心目中的一把“尚方宝剑”!
■■ 激励政协报人不断前进
    对这把来之不易的“尚方宝剑”,报社领导层尤为珍视。
    据杜亚利回忆,张西洛一贯喜欢说一句话:“革命事业心、政治责任感、一个萝卜两个坑。”对于这个题名的处理更是精益求精、斟酌再斟酌。
 “收到小平同志的题名后,西洛同志当即嘱咐我拿到《光明日报》印刷厂制作铜版。第一版做出后,由于字体排列组合不匀称,大家都不大满意。后经过印厂专业技术人员精心处理,直到第三版才获得通过。”他说。
   1983年的4月6日,当手上捧起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时,《人民政协报》的初创者们激动又复杂的心情难以表叙——漫长的准备工作画上了逗号,前方的漫漫征途刚刚拉开帷幕。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报名,那鲜艳的红色格外醒目,激励着报人奋进。
   至此,全国政协有了自己的机关报,中国也有了唯一的全国性爱国统一战线的报纸。
   从那以后,这个报头一直沿用了下来。只是在“告别铅与火、拥抱光与电”的时候,由本报美术编辑稍作了一点修改。这就是今天我们仍然在使用的报头。
   目前,报头的原件作为重要史料保存于全国政协机关。

 来源: 人民政协报       司晋丽


相关文章:

相关附件:

 
 
 

Copyright (C) 2004-2005 www.rmzx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人民政协报社  京ICP备09078172号
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