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民政协网::..
 
 
    历程
 
 
人民政协网 > 专题列表 > 人民政协报30周年 > 历程
1982-1991年 草创时代
“会搬家的萝卜”

2013-04-02 20:09:25

    一位同事开玩笑说:如果当年政协报成立一个搬家公司,肯定不愁专业人才,因为《人民政协报》在初创的8年时间里,搬了6次家。
    政协报的第一个办公地址是全国政协机关的东小院,据说是当年溥仪先生与李淑贤结婚的地方;第二个社址是机关车库二楼,伴随着楼下的车来车往奋笔疾书,颇有旧上海亭子间的味道;此后,北篦子胡同的南海旅馆、白石桥路42号院和44号院的基建工程兵招待所、解放军报干休所、赵公口小区20号,每个地方,都留下了政协报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身影。
    搬家差不多平均每年一次,报社的第一批同事练就了一身“打起背包就出发”的本事。
    当年报社财务处有一位女同事叫张世蕙,别看她身材小巧玲珑的,却可以一个人担起一个“两头沉”办公桌一路奔上二楼还气定神闲。
    物质上的艰苦反衬出了精神上的富足:《人民政协报》第一次全国特约记者工作会议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刘澜涛、程子华、康克清、帕巴拉·格列朗杰、杨成武、肖华、吕正操、包尔汉、缪云台、邓兆祥、屈武、茅以升、刘靖基,全国政协秘书长彭友今,副秘书长杨拯民、程思远、孙轶青出席了开幕式。杨静仁、屈武副主席先后在开幕式上讲话。这种重视程度、出席嘉宾的规格在今天任何一家报纸中都是难以想象的。
   1983年4月6日成立了第一届编辑委员会,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个阵容也堪称豪华:萨空了、徐盈、王揖、余焕春、沈求我、叶笃义、虞效忠、黄森、徐亦安、张西洛,其中萨空了任总编辑,徐亦安、张西洛任副总编辑。据说,这些在中国新闻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每到出报那天,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跑到出版发行部,与全报社的同事们一起装信封寄报纸,其间谈笑风生,一如刚入行的大学生。
   他们讲的中国新闻史上的很多奇闻逸事,至今仍不时在人民政协报的老员工间被提起。
   地方联络部的吴倩倩是人民政协报目前经历过那个“火红”年代的为数不多的几位同事之一,她毕业到报社的时候,张西洛让她记住三句语:革命事业心、政治责任感和一个萝卜两个坑。
   特别是最后一条,直到今天,她仍然记忆犹新,并笑称那个时代报社的同事们都是“会搬家的萝卜”。
   那是一个理想大于现实的时代,一个物质匮乏、精神富足的年代。

 来源: 人民政协报       杨春


相关文章:

相关附件:

 
 
 

Copyright (C) 2004-2005 www.rmzx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人民政协报社  京ICP备09078172号
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