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民政协网::..
 
 
    情怀
 
 
人民政协网 > 专题列表 > 人民政协报30周年 > 情怀
在初创的日子里

2013-04-02 20:44:11

杜亚利

    那是1983年春节过后的一个傍晚,时任全国政协办公厅副主任的张西洛来到我家,说全国政协正筹备创办一张报纸,急需找一些有办报经验的人参与这项工作,并诚恳地邀请我加盟。在此之前,我曾同西洛同志在《光明日报》一起共事,彼此之间比较熟悉。那时我只是一个普通记者,而他则是全国政协委员,又是知名的老新闻工作者,我被他的真诚打动了,于是表示愿意试试看。由于报纸创刊时间已经确定,各项筹备工作迫在眉睫,经当时的《光明日报》总编辑杜导正批准,我于1983年3月初借调到全国政协机关,紧接着就投入到报纸创刊号的编排之中,直到当年5月才办理了调入政协机关的手续。
    进入政协机关大门之前,我对这里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来了之后看到大院门口挂着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才知道这里早年曾是顺承郡王府,后来被军阀张作霖当做公馆。整个大院以灰色为主调,院落之间点缀着几颗参天大树,使人感到既凝重又沧桑。院子里的正房大都雕梁画栋,只是因年久失修显得比较陈旧。当时在大院里办公的也就100来人,但由于条件所限处处都显得比较拥挤。尽管如此,政协机关仍在东小院为新成立的报社腾出了几间办公用房,为报社日后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
    政协机关党组为报社配备了很强的领导班子。当时报社只有总编辑、副总编辑和编委,下边没有设工作机构,报社工作人员按版面和编务分兵把口。报纸初创时定为周刊,因此工作人员也不多。“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大家经常用这句话来形容报纸初创时的阵容。
   《人民政协报》首任总编辑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萨空了。他是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正式代表。萨老当年以76岁的高龄主持政协报工作,其风格特点是“抓大放小”,除报社重要事物外,一般编辑出版业务工作都放手让报社其他领导同志去抓。
   《人民政协报》首任党组书记是徐亦安,首任副总编是徐亦安、张西洛。他们都曾在《光明日报》担任过部门领导。亦安同志始终谦虚谨慎、任劳任怨。他常说,搞报纸工作就是八个字:辛辛苦苦、日日夜夜。西洛同志一向待人诚恳、工作大刀阔斧。他的名言是:革命事业心、政治责任感、一个萝卜两个坑。
   《人民政协报》的首任编委是老《大公报》的资深记者徐盈,曾作为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的候补代表出席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徐老为人直率,办报一丝不苟,有时为了一篇稿子的取舍可以同他人争得脸红脖子粗。
    那时候,政协机关为报社选调的干部职工不到10人,其中有全国政协学习委员会办公室的汪东林和邹士方,新进政协机关的大学毕业生杨春南,从外单位调入的邵焱、张世蕙、唐仁仕和笔者,还有政协机关知青社的赵书君。按照分工,我和杨春南分管版面业务,汪东林采访政协新闻,邵焱采访党派新闻兼摄影,邹士方为副刊编辑,张世蕙分管财务工作,唐仁仕负责经营管理,赵书君从事发行工作。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共同为创办政协报尽心尽力,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心情却很舒畅。
    创办《人民政协报》的请示,是经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批准、中央书记处批复同意的。亦安同志曾把批复原文拿给有关同志看,我记得其中有三条明确的要求:一是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和人民政协的各项工作;二是接受中央宣传部和中央统战部的指导;三是报社成立党组。人民政协报的创办由中央书记处来讨论决定,足以表明党中央对这张报纸的重视程度,也不难看出这张报纸的政治分量。 
    1983年4月6日,是政协报人难以忘怀的日子。经过紧张的筹备,带着油墨芳香的《人民政协报》创刊号终于在这一天面世了。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报名套印成鲜艳的红色,显得格外醒目。创刊号还刊登了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许德珩的贺词手迹。陆定一的贺词是:“披肝沥胆,共图富强”;许德珩的贺词是:“团结各族人民,扩大统一战线,开创新兴局面,政协前途无限”。报纸还发表了由亦安同志起草、政协机关党组审定的发刊词,以及统一战线生机勃勃工作活跃等新闻报道。
   (作者曾任《人民政协报》副总编辑、原全国政协办公厅新闻办公室主任)

 来源: 人民政协报      


相关文章:

相关附件:

 
 
 

Copyright (C) 2004-2005 www.rmzx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人民政协报社  京ICP备09078172号
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