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王新奎委员:让制度创新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

2015年04月02日 16:03 | 作者:黄丹妮 李挺 |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原标题:全国政协常委王新奎:推动自贸区发展的制度创新难在哪

  人民网福州4月2日电(黄丹妮 李挺)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深度参与了总体方案设计。他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两个“绕不过去”:全球贸易价值链的平衡、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的重构,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开放倒逼改革”的举措,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然而,如何实现“制度创新”成为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举办的“自贸区立法与制度创新”高端论坛上,王新奎剖析其中存在的四大发展阻力。

  思路和方法的路径依赖

  让制度创新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王新奎认为,首先要克服的就是对传统思路和方法路径的依赖。“什么是特殊监管区?就是跑马圈地,上技术实施;特殊政策,搞招商引资?二十多年来,我们在特殊监管区里做惯了,已经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里,如何脱离这种路径依赖,不是靠做报告能解决的。别看道理说得头头是道,但语言中已不知不觉表露出来了。”

  王新奎表示,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可避免,上海也曾碰到同样的困境。“审批上海自贸区的时候,我给很多人介绍上海情况,有人问我,这里连企业站脚的地方都没有,还搞自贸区。其他地方土地很多,中央却不给政策。”王新奎回应,这涉及到路径依赖的问题,“大片的土地开发好了,招商招不到,税收没有,GDP怎么办?这是现实问题!因此,必须脱离原来的路径依赖。上海这次扩区,我们的思路全转过来了,这是一个好策略。”

  开放的区域平台VS改革的制度平台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是一个区域平台,都是放在原来的海关特殊监管区里,但现在制度创新,要求是一个制度平台,这里面就有一个不匹配的问题。”谈及如何处理开放的区域平台与改革的制度平台之间的关系问题,王新奎形象地打起了比方,“制度匹配就像一架寻找将落地的飞机,在区域平台没有供他降落的机场,它的机场在外面,这怎么办?”

  王新奎强调,改革是制度创新,不是招商引资,更不是跑马圈地。这个问题上海存在,福建可能依然存在。“就像服务业一样,自贸区扩大到120平方公里也没用,服务业是没有边界的,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王新奎指出,解决的办法就是选择的区域平台应是一个经济活动量高度集聚、高度密集的平台。

  经验的可复制可推广VS因地调整

  王新奎表示,整个改革顶层设计大概有这几个步骤:首先有一个总体方案,定完原则后,由地方和中央各部委协商,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分阶段下达允许进行先行先试改革的政策清单。“政策清单谁出的呢?各部委出的,有的十几条,有的五十几条。因为有了顶层设计,改革推动的好处是各部委有参与积极,地方也有热情,比较容易推广。”

  然而,这也带来一个问题,顶层设计和下方试验政策不配套。或者按照这个部委下的政策可以实行,但是和另外部委发生关系的时候行不通,造成政策落地困难。“按照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的企业,他需要配套的政策开展它的经营活动。好象政策很多,都落地了,但都是处于试点阶段,不配套,一个部门要往前赶,其他部门实施的碎片化。”

  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先行先试

  “国家现在实施多边和区域开放合作的进程非常快,可能不知不觉中,我们谈判的时候,扩大市场准入和改善市场准入的措施很快跑到自贸区政策里面去了。比如说,先行先试很困难,因为一试就变成主动困难,谈判当中就少了一个筹码。”王新奎希望在实施多边双边区域开放合作竞争过程中嵌入功能,决定哪些政策、哪些开放措施是在自由贸易试验区里要进行实验的。

  王新奎还强调,在谈及自由贸易试验区时,不要将“试验”二字忘记。“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对外开放五个新格局里,其中有一个方面讲到自由贸易实试验区,它的目标定位是非常清楚,理论界不要想象力过于丰富。这样才能够集中精力真正帮政府做好咨询决策和研究。”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王新奎 制度 自由贸易 试验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