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张海:笔走龙蛇 壮写时代

2014年02月10日 10:08 | 作者:祁胜利 | 来源:《使命》
分享到: 

  书法乃严谨之事

  《书法作品》集的内容是“毛主席诗词”,作者主要来自河南安阳。为寻求突破,1977年张海从全国征集了内容更宽泛的书法作品,准备再出一本《现代书法选》。在请哪位书法大家题写书名的时候,他想到了费新我。

  当时费新我是江苏国画院的专业画师,擅长左手书法,“文革”期间在江苏出版社出过一本以“鲁迅诗歌”为内容的作品集,风格独特。与费新我并不相识的张海,试着给他写了一封信,并请江苏美术出版社代转。结果信件果真转到费新我手里,没几天,费新我就把写好的“现代书法选”五个字寄了回来。这令张海大喜过望,连忙写信答谢,并期望76岁高龄的费先生来安阳给学习班讲学。考虑到费老年事已高,张海还特意邀请他带一个人随行,并汇去了足够的路费。又一个大喜过望,费老先生接受了邀请。

  1978年初,当费新我和画家曹宜民到达安阳见到张海时,老人感慨地说:“全国有不少地方来信请我去讲课,但都只是说说。唯独你在我还没有答应的情况下寄来了路费,这表明你是真诚的。”而对张海和学习班来说,这是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到当代书坛大家,都倍加珍惜这样的机会。

  费新我原本计划讲两星期课。但讲到一半的时候,他的三儿子突然去世了。得知消息后,张海劝费老回家处理丧事不要再讲了。费老却忍着悲痛说:“不,我应该把这个事做完。”为了缓解悲伤的心情,费老表示先到北京二儿子那里待两天再回安阳。后来费老按期返回,并完成了讲学。

  在安阳期间,张海为费老的新作专门举办了展览“新我来洹书作展”。费老创作时,张海提出:“您年纪大了,讲课又这么辛苦,我帮您盖章吧?”“可以。”张海刚盖了两个章,却被老先生叫停:“你蘸印泥用力不够,在纸上摁章的时间不够。我给你做个示范。”只见费老饱蘸印泥后在作品上印了好长时间才启章,并教张海说:“印章不仅仅是信记,它是作品有机组成部分。盖章之前,要想一想应该盖在哪个地方,盖的时候也丝毫不能马虎。”

  费老离开安阳前,张海请他题一幅作品,内容是陕北民歌“天上没有玉皇”。这件作品其实是刚在日本展出过的作品。在张海看来,费老这样的翰墨高手,肯定胸有成竹、轻车熟路。然而出人意料之外,费老却没有一挥而就。他先是按比例裁了一张纸,再拿铅笔写了一个样,又用毛笔在第一遍的基础上写了第二遍:有些笔划重合了,有些变化了章法。有了草稿以后,费老才铺纸引笔。这是张海第一次看到书法家先打草稿再写字。

  这几件事给张海留下了没齿难忘的印象。他说:“费老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终身。讲了十几天课,几乎没什么报酬。还强忍丧子之痛,坚持完成课业,充分说明老艺术家对事业的负责和对艺术的热爱。认真盖章、打草稿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精益求精。以前我只是把印章当做符号,没有把它看成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其位置、盖好盖坏关乎作品完美与否!从这个角度来说,创作好作品不可忽略任何细节。”

  自那以后,张海认识到书法创作是一件严谨的事情,绝非所谓“玩书法”。在创作中,张海力求每一幅字都全神贯注、认真对待。以至于有时完成一幅作品之后,血压都会升高。他常说:“这就好比运动员,在赛场上如果不集中精力、吊儿郎当,怎么能够出好成绩、创纪录?!”

  后来,张海撰文《熟事要生做》,提倡的就是费老这种对待书法创作的认真态度和严谨精神。

  缔造中原劲书风

  费新我之后,张海又请了不少外省书法家到河南讲学。从1969年到1980年,张海的学习班从未间断,培养了大量书法爱好者。当年的小学生,不少已经成长为当今书法创作骨干和文化部门的领导。

  1980年,河南省召开了第二次文代会,文联恢复、书协成立。张海被推荐到河南书协。书协成立之初,仅有张海一人。虽然日常工作基本都能应付,但在这更大的平台上,他一心一意想干出一番事业。于是他通过多方努力,在领导的支持下,先后从全省调来7名专门从事书法工作的同道。

  张海于1983年被任命为河南书协副秘书长。“一个人在运动场上,你永远是冠军,但是你的水平永远提不高。如果有众多人参与,冠军可能不是你,但是个人和整体水平肯定会提高。”为了千方百计调动广大作者的参与意识,1984年初,他们组织了第一届中原书法大赛。当时没有经验可循,张海他们就绞尽脑汁研究比赛规则,力求公正,尽量能反映作者的水平。大赛要求每名参赛者提供三幅作品:第一幅是在家经过充分准备的作品;第二幅现场即席自由发挥;第三幅是在现场抽题、命题限时书写。此举为社会和书界广泛关注,根据大赛要求,17个地、市组成代表队参赛,参赛者达1000名之多。开幕当天,河南省人民会堂2000多个座位全满,经过认真评选,10个一等奖、30个二等奖、100个三等奖,还有集体奖各有归属。作为主要当事者张海主动放弃参赛评奖,所有参赛者几乎都认可其公平公正,上级领导也给予了肯定。该次大赛属全国首创,反响巨大,而公平科学的评分规则也为之后的全国性书法大赛所借鉴,启功先生专门写诗赞扬:“千人大赛古无俦,逐鹿书林笔墨遒。万木草堂诗句在,八方风雨会中州。”北京等省市书协也前来取经。

  1988年第二届中原书法大赛,张海他们推陈出新,规定以地区为单位,每个地区推荐50件或者60件作品,然后组织评委去评选。这样一来,各地积极性高涨,为能选出最拔尖的作品,无不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书法水平。

  1991年张海开始担任河南省书协主席后,于1992年组织了第三届中原书法大赛。这一次采取打破地区界限、作者以自由结合办展览的评选方式,充分发挥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省共有70个不同类型展览报名参赛。组织者把这些展览分布在河南四个城市展出,评委们挨个展览进行打分,从中选出了10个获奖展览在省会隆重展出。

  后来又举办了第四中原书法大赛,每一次的评比方式都新颖科学,取得了圆满成功。书法在河南形成了百花齐放、自由竞争的氛围,每个作者都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

  在通过中原大赛普及书法的同时,张海他们为给优秀人才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接连举办了五届中青年“墨海弄潮展”。第一次墨海弄潮展是在1986年,推出了15位45岁以下的河南中青年书法家,将其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在全国产生了极大影响,这15位作者陆续成为全国有影响的书家。直到现在,书法界说到展览,必然会提及当年的“墨海弄潮”。

  那时的张海就颇有战略眼光。他的设想是:每4年一届推出20位“墨海弄潮儿”,20年5届就能够推出近100个优秀书家。以后每届全国展览这100个骨干作者,倘若一半入选的话,河南书协就入选50件作品,就可以占到当时全国展总数的十分之一,如果再有其他河南作者入选,就不止十分之一了。后来的实际证明了张海的预测 从第四届开始评奖到2011年第十届全国展,河南书协的入选数和获奖数大都在第一名或第二名,且大都超过了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一届获奖竟占到六分之一!

  张海担任河南省书协副主席、主席期间,还率先并多次带河南书法走出国门举办多种形式的展览对外交流。有时连展带销,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俱佳。为促进书法艺术水平的全面提高,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他就带领河南省装裱代表团到日本访问,与日本装裱协会会长市川先生建立了联系,并把日本顶级装裱师请到河南进行交流。

  到2007年卸任,张海担任河南省书协主席一共17年。在他的带领下,在河南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河南书协取得了突出成绩和巨大变化 河南书界都把书法当成事业去做。形成了被书法界广泛关注的中原书风,一批又一批青年作者队伍成长起来。形成了团结向上的良好风气。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以张海为榜样,河南书协的同志大都比较好地处理了组织工作和个人创作的关系,不仅很好地完成了组织管理工作,个人的书法水平也日渐精进,赢得了广大书法作者的信服。

编辑:罗韦

1 2 3 4

关键词:张海 书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