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坚守之后是从容

2014年02月15日 11:28 | 作者:邱丽芳 祁胜利 | 来源:《使命》
分享到: 

  传承创新  自由翱翔

  电视观众熟悉海霞是从1994年4月1日改版后的《晚间新闻》起。中央电视台改版后的《晚间新闻》采取直播方式,海霞担任首播。当时,海霞毕业分配到中央电视台仅半年多时间,是全台年龄最小、台龄最短的播音员。可就是她,一露面就以自信的直播语态、亲和的笑容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而1999年作为主播参与创建《现在播报》,更使她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队伍的中坚力量。

  每晚9点,伴随着熟悉的音乐和“各位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室,海霞现在为您播报”这句亲切的话语,观众不约而同把目光聚集到电视屏幕上,以端庄大气、亲和干脆的播音风格为“杀手锏”的海霞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可与喜爱。

  创建《现在播报》是央视新闻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从过去的混编节目改成短平快的新闻资讯类节目,约18分钟内需要播报三四十条新闻,期望在有限时间内给大家传播更多资讯。《现在播报》执行主编李勇说:“《现在播报》实行新闻主播制,无疑是为了塑造特有的栏目风格。这档节目在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尤其注重信息鲜活、服务性强。”在中央电视台首次实行新闻主播制、首次允许主播在节目中自报家门、首次以主播的形象为新闻节目制作片头,为何这样的“幸运”会降临到海霞身上?其实任何幸运背后都有强烈的必然,幸运只会降临到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头上。

  做《早间新闻》,早上4点就要起床,海霞在床头放了5个闹钟。即便如此,半夜还常从梦中惊醒,“呀,误班了!”做《晚间新闻》,干完活儿收工已是深夜。直播结束,本可以回家休息的海霞,会把自己的节目带找出来,仔细推敲细节:表情动作、语调起伏、眼神过渡、与直播系统各工种的配合等,哪怕是极小的缺点:哪个字的发音不够到位,哪件服装搭配不够理想,哪天化妆感觉不对等等,她都会认真记录下来,以便在下次改进。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刻苦坚守,让海霞在天空一样广阔无垠的播音世界中自由翱翔。

  2007年12月6日,海霞与资深主播罗京搭档,首次亮相《新闻联播》。

  作为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新闻联播》在中国具有特殊的影响力,《新闻联播》主持人可谓新闻节目中最受瞩目的角色。但这也是一个“在刀尖上起舞”的工作,拥有耀眼的光环,却也承受着旁人无法想象的压力。

  海霞说:“有时候,我们这边《新闻联播》正播着,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就知道来急稿了,急稿什么内容、多长都不知道。真的需要‘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强大心理素质,当然,更需要极为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知识积累。因为这个时候,你的一丝犹疑、一丝惊慌失措都可能会被解读出很多意思,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每一次直播,都抱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5年多过去了,无论台下有怎样的生活困扰,一旦坐在镜头前,海霞永远是神采飞扬、光彩照人,因为她知道面对的不是几台摄像机,而是上亿的观众。

  “说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可能会有人觉得挺虚的。但我确实认为,成功,其实就源于每一次、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钟的全力以赴,源于你全身心地投入、执着地坚守。”海霞淡定的眼神中透出一份坚韧。

  几近20年的新闻播音经历,海霞牢记传承与创新是事业常做常新的法宝。“老一辈播音员开创的播音艺术,包含了中国的审美、中国的文化,需要在我们这一辈身上继续承传。同时也要创新。原来是提供给你什么稿件,你就播什么稿件。现在有时是只给播音员一些‘骨架’,有哪些片子、有什么专家、前方记者的最新情况等,到演播室需要你有机地把这些串联起来,这个时候你的身份角色就变得更加丰富了,是播音员,是记者,是导播,也是编辑,能否驾驭全局就需要你有更高的业务水平、更强的驾驭能力,要求站在全局的位置、以更宽广的视野去考虑问题。”说这话的时候,海霞就像是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而又泰然自若的将军,而自若的背后则是孜孜不倦的学习所得。

  为了丰富自己,海霞利用业余时间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深造,获北京师范大学影视学博士学位。这让海霞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新闻播音工作,为播音提供更宽广的思路。“那几年学习让我对广播、电视、电影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让我深入中国文化的内涵,从中国文化的历史积淀中,从中国观众最深层审美的心理来把握和表达新闻。”在职研究生的课程大多是在晚上,读博士的时候又怀孕,但却没有落下一节课。聊起这一切,海霞脸上更多的是一份淡定和从容。

  “我的理想就是,到我走下新闻主播岗位的那一天,人们会记得我的播音,会说,曾经有一个播音员叫海霞,她播得还不错。”而生活中的海霞是那种很容易让人一见倾心一聊感觉投缘的女性,她的风趣、爽朗和热情让人常常在不知不觉间缩短了心理距离。这个笑容灿烂、身形娇小的清丽女子,说起她的新闻播音事业时又让人感受到强大的力量。

  尽责委员 收获欣慰

  2008年初海霞担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对此,海霞谦虚地说:“客观地讲,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站在中央电视台这个大平台上。政协给了我一个崭新的平台,如何在这个新平台上尽职尽责却是我自己需要努力的了。我要不断学习,不仅仅是名字进政协,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也要进政协,满足角色的要求,不辜负职责。希望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委员。”

  第一年全国政协大会,海霞没有提交提案,作为新闻出版界最年轻的委员,海霞微笑着说:“新委员要敢于走下去。不得不承认,北京是在塔尖上,只有走下去才能更多地听到观众、百姓的心声。只有经过调研,了解大多数普通百姓的需求后提出提案,才能真正于国于民有用。” 海霞是回族,是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她的一系列提案更多地关注到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化生活—将民语书报杂志纳入“农家书屋”工程、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进行延伸、建立国家“民语影视节目基地”等。

  海霞认为,边疆少数民族民语地区的群众,很多人看不懂汉语的书报杂志,电视能接收到的节目比较少,民语节目更是少。他们了解科学文化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径有限,在信息发达社会里,他们没有办法像绝大多数人一样融入到社会前进的步伐当中,同其他地方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产生社会心理隔阂。

  如何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怎样将好的政策变成对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们发展得更快?海霞觉得:应该让民族地区的老百姓同步享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国家希望而且现在也有这个实力帮助他们。“尽管这只是国家整个发展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对少数民族民语地区的群众来说,提供给他们优秀丰富的文化产品,就是雪中送炭。”

  在调研中海霞发现,现在双语教学学校数量不多,她提议建设更多的双语教学学校,从小学开始,把双语教学延伸到孩子学语言的黄金时期。建立国家“民语影视节目基地”,集中相关人才,把新闻、综艺、影视剧节目等,翻译成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并配音,让少数民族民语地区的群众能看到更多他们本民族语言的节目。将民族语言的报纸杂志纳入到“农家书屋”里,用他们看得懂的语言文字教他们种植、养殖、学习各种科学知识。

  海霞同时一直关注着另一个人群。她的另一个提案是关于建议政府建立智障人群社会保障体系,如建立智障档案、按照年龄和智障状况等给予不同程度的经济补助和政策扶助。海霞认为,智障人群缺少基本生存能力,需要政府建立一个长期、持续的机制给他们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且这种保障要落实在各种细节上,具有实际操作性。

  作为中央电视台的播音指导、著名新闻主播,海霞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播报新闻,但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海霞却关注着方言,她认为方言节目有存在的空间和必要。“我国法律规定,包括所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在内的主流媒体都承担着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责任和义务。在这个基础之上,可以强调语言的百花齐放,对于一些在地方播出的主要方言节目可以予以一定支持。”海霞如是说。

  在政协,许多老委员让她看到了政协委员的担当与责任:去边疆地区调研,风雪雨雹轮番上演,崎岖颠簸的山路一走就是一天。有的老委员心脏不好,有的腰部有伤……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吃着药,打着护腰也要坚持到基层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打无数电话,为核实一个数据;多次论证,为充实一个提案。这种心系民生、严谨务实的作风,深深教育影响着海霞。

  有人称海霞为明星委员。她笑言,既然被称为明星委员,那就好好利用“明星”的社会影响力多做一些公益活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目前正在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校长做培训,下一步计划请一些作家撰写富有人生哲理的故事,然后用我们的业务所长讲述这些故事,录成光盘送给留守儿童,希望通过这些光盘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承传我们的民族文化。” 

编辑:罗韦

1 2

关键词:海霞 新闻 播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