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得意忘形

忻东旺:从“相由心生”说起

2014年02月18日 14:28 | 作者:忻东旺 | 来源:《画界》
分享到: 

  我这个展览与画册的学术主题是“相由心生”,这个词虽是借喻,但也无需考证它的历史出处。因为这个词语已经超越了其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而成为中国文化中意象精神的“经语”。

 

古风堂

古风堂

  我在这里借用“相由心生”的用意何在呢?作为画家我所关注的第一层意思是:社会生活中人物的相貌意义。在艺术中,一个人物面孔的自然性是没有价值的,自然性的价值只作为辨别人物形象身份、或留影。这一功能只适用于普通照相手段。以绘画方式介入的也是模仿照相形式,如民间的炭精像,甚至于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画像都是这种意义上的图画。而艺术需要关注的应该是形成人物形象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而使这一社会心理因素上升为文化价值的思考、便成为精神。

  这样就产生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形象的意义,一个是精神的含义;形象的意义很明显,艺术不是为了以辨认形象为目的。即使有辨认形象的效果,也是以审美心理实现的。形象的真正意义又是为了承载情感和趣味的信息,而情趣的根源就是社会的心理化。那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人物的社会心理因素上升为文化思考才会是精神呢?如果没有文化思考这个环节又会是什么呢?其形象意义恐怕就只是“马己”像了,是属于宿命观的内容。只有文化思考才能使人物和社会心理赋予形象中的价值,因为人们可以由此解读到联系情感的意义,即精神的呈现。

 

队伍

队伍

 

还行

还行

 

  “相由心生”的第二层意思是:由人物(模特)的客体转化为艺术形象的主体,也就是从生活到艺术的过程,这一转化过程就是艺术家“发心”的过程。除了要感受到人物形象中的心理信息和精神面貌,还要感受艺术形象的造型理念。第一个“心”是“它心”,第二个“心”则是“自心”,“自心”体现着艺术家包括表现形式与技巧在内的审美修养和文化品位,否则“自心”便发不出来。即使发出来,发不全面也是有损艺术品质的。比如说这种“自心”只有表现形式与技巧,而缺少审美修养的高度和文化品味,就只能停留在一般的肖像作品层面,而上升不到艺术的更高层面。那么这艺术的更高层面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比如说,观察止于外表,只画出人物相貌表象的绘画是人物画。观察突破表象,感受到人物心理活动的是肖像画。进而在肖像画的基础上又赋予人物心理活动以文化思考的精神价值,就会形成一幅超越客体人物局限的肖像艺术作品。那么更高的艺术层面则是在创作肖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创造了一种风格,而且这一风格具有自觉的文化意识。体现出一种超越“自心”的境界,接近艺术的自性。艺术的自性是由文化精神造化而来。

编辑:李勤

1 2

关键词:艺术 写实 中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