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马书林:笔酣墨畅写精神

论马书林的水墨戏曲主题艺术

2014年02月18日 15:01 | 作者:范迪安 | 来源:《画界》
分享到: 

  这些年来,马书林先生的新作不断在各种艺术展览中亮相,让美术界的同行和观众们看到了他鲜明的艺术追求和独特的艺术风貌,他在戏曲主题创作上所投入的研究,尤其是在水墨语言探索上所展现的精神,对于我们思考水墨艺术特别是水墨写意的当代走向,很有激发的意义。在改革开放时代的文化环境中,一位艺术家如何坚守艺术创造的原则,又如何探寻对已有传统的超越,如何在创作上反映时代文化的总体精神,又真实地彰显自我的个性,是今日美术研究需要不断分析与追寻的课题。从马书林的艺术历程中,可以看到一代中年艺术家所经历的文化变革与发展的进程,所经历的中国画的现代变革与当代创新的特性,把他的创作经验放在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观察和比照,能够看到他在中国画艺术上所做出的创造性成果。

  依我浅识,马书林的艺术历程和创造特征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由工到写,追求创新。马书林最初的学习研究主要是工笔绘画,同时也包括艺术设计,这些都是比较偏重于理性思维的艺术实践。但是在后来的艺术发展中,他逐步走向写意,并向大写意迈进,这不是一般的专业转型或者说艺术技巧方面的转型,而是他更多的认识到中国画的文化属性在于通过书写性的笔墨体现人的精神,人的关怀,这与他的情怀与志趣也更有内在的冥契。当然,大写意绘画是中国绘画传统中最为深厚的部分,因此他也就面临着如何超越传统、走向当代的课题。几十年来,创新的理想始终贯穿在他的实践中。他深刻认识到:我们这个时代不仅社会经济要发展,更重要的是文化要有新的时代精神,而在中国画这样一种传统的民族艺术载体和表达形式上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来探索创新,超越前人,区别他人。他从高等美术教育的教学和管理岗位到中国美术馆的领导岗位,亲历着中国美术的发展,接触了大量美术活动现象,可以说有相当的视觉感受优势。他也非常注重用学术的眼光来观察美术的发展,不仅是中国的美术发展,也包括西方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的发展,由此形成了难能可贵的全面修养,并且以全面的修养来支持自己的创新,在中国画特别是在大写意绘画方面确立起自己的目标。

  第二,大笔画戏,彩墨交响。在中国绘画史上,戏曲题材古已有之,但以工笔为主,20世纪以来,戏曲题材特别是水墨写意风格的戏曲题材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美术现象或者说是绘画现象,许多前辈和同辈都着力于此,但是如何能够在一个比较传统甚至也属于雅俗共赏的主题和题材上找到突破,他在这方面投入了极大的心力。在对待戏曲这样一个具有浓厚的中国表意性、诗意性的艺术形式上,他努力追求中国画的大写意的表达,堪称“大笔画戏”。这个“大笔”有两方面意涵,一是坚持了大写意,二是坚持大画创作。虽然他也画小品,画小画,但他这些年着力的是大尺幅的创作,这就超越了原有的戏曲人物画的小品趣味,而更多的把它变成一种能够表达这个时代的文化气象,能够表达这个时代对于文化的关切的艺术语言。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新的戏曲主题人物气象和格局,而这种气象和格局体现了当代文化的精神,让人看了回肠荡气,感受到作品中涌发出的一种视听交响。他在绘画中很好的把握了彩墨浑然的语言,用笔用墨淋漓尽致,很好的体现了大写意的根本属性,那就是能够真正的抒发心灵,表现自己的创作激情,同时能留住许多只有在创作之际才拥有的灵感、冲动和热情。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许多作品可以说是既不重复他人,也不重复自己,每一幅作品都是在非常饱满的艺术创作热情下,都是在一个把表达上升为表现的精神性升华上,在这样的状态下创作出来的,尤其在大幅作品中,人物造型十分丰富,人物间的关系形成“戏”的结构,在这个基础上突出刻划人物的性格,体现形象的魅力。

编辑:李勤

1 2

关键词:戏曲 马书林 写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