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王林旭当代水墨作品展呈现“当代情怀”

2014年02月18日 15:25 | 来源:《画界》
分享到: 

  2013年11月9日至24日,由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文化宫、广东美术馆主办的“超象——王林旭当代水墨作品展” 在广东美术馆展出。广东省有关领导、中国美术界和艺术评论界五十多位学者专家、来自澳大利亚、意大利、荷兰和波兰的驻穗领事馆外交官及社会各界艺术爱好者参加了开幕仪式。

  第67届联大主席武克-耶雷米奇首先在开幕式上致辞说:

  “广东省美术馆举办的这次王林旭超象艺术作品展正当其时。画展的“生态美学”主题既符合联合国促进全世界可持续发展宗旨,又符合联合国20多年来大力倡导的文化可持续发展要义。

  超象艺术把大自然视为一个具有活力和情感的生命体,它的重点不在于叙述某一种特定文化,而是要表达人类对大自然的感情和态度,正是这一点,使超象作品具有了跨越文化、宗教和国别的共享性审美特征,成为用艺术沟通各国人民心灵的积极而成功的尝试。超象艺术在美国主流社会和著名大学受到的欢迎,在联合国得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肯定,以及它进入联合国总部大厦并得到长期展示,都验证了这一艺术的深远价值和卓越成就。

  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在致辞中说,王林旭超象艺术的前提是有“象”,只是他把个体所具的象拆解开来,把它拢在了一个穿越结构的时空中,然后组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本土符号,整体来看又有一种完全宇宙艺术,博大的气象。例如他所画四副竹子,所有的局部全部来自于中国传统竹子,没有一笔离开我们的古人。他创造了一种重新观看物象的方式,或重新书写物象的方式,这就是超象。朦胧一体、博大深邃,弥漫着魅力,这是超象艺术的特点。

  11月10日上午,“国际语境下的水墨建构”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美术馆举行,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王林旭超象艺术的创新价值展开讨论,艺术批评家高岭主持了研讨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骁纯认为,王林旭的艺术创作采用泼墨的大意象水墨方式,基本实现了中西文化的大跨度融合创作,这种超以象外的表达方式与西方抽象艺术有所不同,属于冷抽象,意在宣泄情绪表达宇宙几何哲学。画家借助作品表达了人与自然、与道的关系,体现出带着对当前问题的忧患意识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宏建认为,如果仅仅从艺术家的艺术表达样式、技法和绘画语言上来探讨其超象绘画的内涵,将无法涵盖水墨艺术的全部内容。笔墨与表现更需要考虑如何结合思想内涵。王林旭思考的问题与艺术视野都站在了宏大的国际角度上,他关注战争和平,死亡与灾难等重大人类议题,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与他作为文化使节的身份是相一致的。他在创作中结合中国传统的“天人关系”的思想,表达了一种人道主义情怀,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达到了当代水墨艺术创作的一个高度。

  清华大学教授岛子认为,王林旭当代水墨所形成的范式带有忧患意识,即含有对工业社会的关注与批判,有着以天下为己任,追求天人合一的圣者之心。

  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展部主任张晴认为,王林旭的艺术具有国际文化视野和独特艺术感染力,比如他的《富春山居图》通过重新解构认识的共同性来把握超象的特征,表达了全球化时代的一种水墨观,具有打通古今中外的气势与胸怀。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皮道坚认为:王林旭的艺术成就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情形,他将传统文化与国际当代视觉艺术很好地结合起来,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上表达对当代文化的思考,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认识,同时也启发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认为:我们一直在谈走出国门、中西融合、古今融合的问题。21世纪中国的水墨进入一种非常关键的时期,接下来该如何走,如何用传统的水墨语言呈现当下的情怀,大家都在不遗余力的探讨。王林旭对中国几千年的材质对水和对墨的认识和实践,恰恰对这个问题提供一个思想启发:中西融合其实也就是将艺术创作与当下生活联系起来。

  在研讨会上,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中国美术馆学术研究部原主任徐虹、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端廷、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冯原、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师胡震、英国伯明翰艺术大学博士研究生罗天然、《艺术收藏》杂志主编贾廷峰等也做了发言。他们认为,艺术不分时代、地域,当艺术家所要呈现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结合时,艺术就成了一种有效的沟通媒介。常言道,诗以言志,文以载道,用独特的语言方式去表达艺术家内心对世界的理解和关注,这也是水墨艺术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编辑:李勤

关键词:艺术 超象 王林 林旭 水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