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良心测试”测不出公共安全和道德水平

2014年03月01日 14:04 | 作者:赵琬微 张文静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深圳一名青年女子当街晕倒,因抢救不及时死亡在地铁口,使得“路人跌倒无人扶”再次成为人们心头的焦虑。此刻,当地一家媒体派出记者兵分三路在路边“假摔”,在一旁拿着摄像机记录路人反应。

  这种“良心测试”,颇有几分“狼来了”的味道。实际测试中,在广场、车站、校园三个地方“假摔”的记者,都相继被路人扶起,或者被喂药、送医院。故事的结局似乎还不错,甚至令人感到温暖。

  但是,正如网友所说,“你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只会得到更多的谎言”。这样的“钓鱼采访”,不仅在新闻职业伦理上是有瑕疵的,实际上也测不出社会道德和公共救助水平。

  路人跌倒是否有人扶,跟社会道德和诚信环境有关,也跟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境有关,不能一概而论。因此,这样的测试本身缺乏说服力,也存在道德风险:如果有人主动扶,似乎说明社会道德水平还不错;要是没有人扶呢?结果是不是更让人沮丧。况且,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并非必需的“欺骗”基础上的。

  当我们要探讨“路人跌到怎么办”问题时,这个“良心测试”能起到作用吗?或许,拾金不昧可以测试,路人跌倒可以测试,甚至小孩走失也可以测试。但是,如果是车祸、着火、高空坠物呢,又如何模拟测试?难道在城市公共空间发生的意外事故,都需要靠“路人甲的良心”来兜底吗?

  答案是否定的。路人的良心和善意固然可贵,但不应是保障公共安全的唯一防线。深圳女子晕倒后,3分钟后有市民告知地铁工作人员,但因没人会抢救而错失生还机会。我们探讨这一事件时,不应该过度纠缠于“人心冷漠”和路人的道德水平,更应关注如何普及自救互救的知识技能,如何提高专业救援的响应效率。

  譬如,要求广场、地铁工作人员掌握“黄金4分钟”的急救常识,遇到类似事故时不再惊慌失措;组织更多人参加应急救援培训、让更多人掌握急救知识和能力。这才能带来应急和公共安全水平的提升,让生命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再如,让地铁站与附近社区医院联动,让已经遍布街道、社区的“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不仅可以用于发现、处理社会矛盾,也能把普通人遭遇不测的情况纳入响应范围。让这个名噪一时的城市管理创新,不仅可以“治理用”,还可以“救命用”。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道德 水平 路人 良心测试 公共安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