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浙江“千万工程”惠及2.6万村

乡村因治更美丽

2014年03月04日 09:21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自2003年启动实施以来,已完成2.6万个村的综合整治,乡村环境翻天覆地。重硬件提升,更重以文化人,浙江乡村整治工程注重培育高素质新农民,让“千万工程”的金名片更加熠熠闪光。

  “种文化”带来乡村和谐

  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新昌县沙溪镇下蔡岙村,因为这个越剧发源地常年都有味正、动人的越剧表演,让人为之沉醉,甚至落泪。而在临海括苍张家渡村,当地农民几乎都会“临海剪纸”这门传统手艺,既传承文化,又美化了生活。

  舞龙灯,农家戏,新田歌……2007年开始,浙江村村“种文化”,吸引了成千上万乡亲投身其中,流传千年的乡土文化,焕发出新时代的魅力。

  杜黄新村是诸暨一个普通乡村。除了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村里的墙上被村民画满了“求知若渴”“卧冰求鲤”等宣扬传统美德的图画。当地干部说:“邻里纠纷少了,赌博没有市场了,村里凝聚力更强了。”

  浙江省委宣传部长葛慧君认为:“多一个广场,少一个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文化氛围形成了,村民便在潜移默化中文明起来。”

  讲文明改掉千年陋习

  “山头月影留书院,水外鸡声近竹林”。初春来到浙江省安吉县彰吴镇玉华村,村口一副对联显出浓浓的文化味儿。进村,路边一树白梅开得正旺,竹林外流水潺潺,鸡鸣声隐隐相闻,正是一幅美丽的田园图画。

  美丽的感觉更来自清洁。溪流中不见一个塑料袋,路上没有一片垃圾,农民家门口,柴火码得整整齐齐,水池边一尘不染,让人不禁赞叹:在城里,怕是也没有这样整洁!

  “现在我们农村的文明状况,有些还超过城里呢!你看,我们这里都实行垃圾分类了!”彰吴镇委书记陈旭华带着几分得意。

  还真不是吹牛,村道边、每户农家门口,都整齐排放四种颜色的塑料桶。“黄色是不可回收垃圾,红色是有害垃圾,绿色是可回收垃圾,我家的黑色垃圾桶在厨房里,专装厨余垃圾!”62岁的村民李全顺说,干干净净的地,自己看着都舒服,谁舍得往上乱丢东西?

  安吉县不是特例。十年“千万工程”持续推进下,浙江不但收获了村庄面貌的天翻地覆,更改掉了农村的千年陋习。绍兴县富盛镇北山自然村村民陶惠龙说:“多少年来,村民都习惯一挥扫帚,把垃圾直接从自家门口扫到河里。现在,没有人随地乱丢一个烟头、一个瓜子壳!”

  新时期有了“精神家园”

  雨天,浙江嵊州市西鲍村的文化礼堂荡漾着欢声笑语,村里的文艺小分队自编自演,台下村民边观看,边鼓掌,边评点。

  “物质富裕了,精神更要富有”,2013年开始,浙江把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列为当年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一系列扶持政策、建设标准和建设规划相继出台,依托村落里的旧祠堂、闲置校舍、大会堂,就地改建,计划全年建设文化礼堂1000个。

  西鲍村里,文化礼堂可谓是全村最“豪华”的建筑了。村史室,陈列着西鲍村的历史、名人、掌故;礼堂里贴着一张“五榜”,分别是福寿安康、喜结良缘、军营 建功、金榜题名、开蒙启智,每一栏都贴上村民的照片。有了这张榜,村民自家大事,也成了全村喜事,老人祝寿,全家聚到礼堂前拍张全家福放上去;新媳妇进门,也来文化礼堂举办仪式。

  刚过完80寿辰的张云周老人很自豪:“这么一来,村里人都越来越有归属感!”村书记童开华很感慨:“人富 了,钱多了,精神追求不能少。子女对老人孝不孝敬,村民有空是不是赌博喝酒,都得靠文化潜移默化,才能有好风气。所以我们拿全村最好的房子做成文化礼堂, 好比是全村人的精神家园。人有了精气神,就能积极向上,你说是不是?”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文化 村民 礼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