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解读 解读

讲述立法背后的故事——全国人大常委会创新立法调研记实

——全国人大常委会创新立法调研记实

2014年03月04日 16:34 | 作者:霍小光 余晓洁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深度调研为立法人员近距离观察和深入思考立案难、审理难两个突出问题提供了重要基础。

  立案难,很多案件进不到行政诉讼,背后有行政机关干预和信访制度下的法院“自保”两大因素。所以既要将行政机关干预降到最低,又要改革信访制度,打消法院的自保心理。蹲点结果为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针对立案难作出的相关规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审理难,除了受行政干预之外,案件本身审理难度增强也是重要原因。新型案件层出不穷,专业性越来越强,还有些领域,主要适用政策性文件。不少案件表面是行政争议,根源是民事争议,两者交织在一起,审理难度增大。这些新情况都是1989年制定现行行政诉讼法时不可预见的。

  “蹲点中亲眼看到不少案子办得漂亮,老百姓很满意。”黄海华说,一位刑满释放人员诉北京清河派出所丢失了他的档案,要求赔偿。最后法庭支持了他的诉求,还通过协调帮助他办理了社会保险,解决了实际困难。这看似超出了行政诉讼本身的范围,但也给我们启发:首先要坚持行政诉讼的既定规则,其次要在实质解决纠纷上下功夫。

  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立法“见面会”:细读买卖双方“心经”

  立法,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过程。人们不仅关注立法结果,也关注立法进程。

  将于今年“3·15”施行的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立法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调研故事。

  为提高法律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法工委民法室曾在多个省份调研。去年10月,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之前,法工委又专程到江苏,针对网络购物等热点问题进行调研,为这部法律修正案的出台作进一步论证。

  法工委民法室主任贾东明介绍说,调研组深入到苏州市吴江区群众村一个农村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向在电子商务一线的经营者了解情况。

  “没想到国家立法的‘高层’会来到村里,和我们这帮20多岁的网店店主当面沟通。我们真正被重视了,感觉很不错。”网店店主钟全林说。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从名称上虽然是保护消费者权益,但并不意味着就不维护商业经营者的利益。法律修正案通过前,法工委专门安排了一次特殊的见面——

  整整一个下午,法工委的工作人员单独接待了某电商企业的两位负责人。据其中一位负责人回忆,是他们主动向全国人大提出见面要求的。当时没有把握,真没想到最高立法机关很快就回复并安排面谈,详细听取他们作为企业经营者的意见和建议。

  “这几次见面给我们很多感触,实践的印证让我们对法律的修改和实施更踏实。”贾东明说。

  “暗访、蹲点、见面只是创新立法调研的几种形式。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局之年,立法者的调研足迹遍布各地。”法工委研究室副主任梁鹰介绍说,特种设备安全法出台前,法工委副主任阚珂带队数十次深入锅炉、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的生产和使用单位调研。今年元旦这部法律施行后,又深入老旧小区实地了解法律实施情况。

  今天,人民群众对法律的期盼与关注已不在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不断创新立法调研,努力做到听取最基层声音、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真正实现接地气,把各项制度设计好、完善好,更好地发挥人大立法在表达、平衡、调整社会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编辑:顾彩玉

01 02

关键词:立法 调研 法律 旅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