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4全国两会>评论改革 评论改革

民之所望 施政所向

2014年03月06日 09:59 |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诗经•大雅•文王》有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因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天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备受关注。这是治国理政的信号,这里有国事民生的账单。更重要的是,人民与世界都寄望从中读懂中国政府的“变”与“不变”。

  这是一份返璞归真的报告,用观众评价韩剧的话说:因为“走心”,所以贴心。少了“高大上”,多了寻常语,在语式语态上,更像是念给人民听的一份报告,质朴、实在,意陈于词,老妪能解。谈到职能转变,报告称,“从政府自身改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谈到“两只手”的关系,报告称,“深处着力,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之策,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谈到信用建设,报告称,要“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谈到环境问题,报告称,“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字里行间,简约之风、平实之风,新风扑面。尤其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中,李克强总理脱稿谴责昆明暴恐事件,权威与人性、理性与温情,成为一个见微知著的亮点。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有诸多精彩之处、振奋之笔,譬如建立权力清单制度、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促进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全面审计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网络安全建设首入报告等。但对于百姓来说,顶层设计固然值得期许,但枝枝叶叶的民生冷暖,更备受关注。

  人民网连续第13年推出两会热点调查,向网民收集对热点关注问题的投票和意见留言。今年,截至2月19日21时,已有超过350万人次投票,以45万票踞首位的仍是“社会保障”。自“社会保障”一词2010年引入热词调查以来,它已经连续五年位居榜首,且投票网民逐年增多。与之呼应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铿锵宣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今年的民生部分,体现了三点变化:一是宏观要求更动情。“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基”,“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得实惠”,“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从美丽中国到留住乡愁,再到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动情的民生篇章,无不彰显出新一届政府在民生改善层面的温度、深度与广度。

  二是不回避民之所需、民之所盼,在深水区与硬骨头上有交代、有姿态。明确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首次将“安全”列为民生之重,直言“人命关天”。强调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继续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决心之“狠”、态度之“稳”,足见政府对社会底线与秩序下限的捍卫之心。

  民众心声即为改革鼓点,民众热望即为发展取向。这是开启实现中国梦新征程的一份报告,更是打破禁忌、赢取共识的行动纲领。中国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让民之所望真正成为施政所向,才能在改革的辩证法中早日梦想成真。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施政 民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