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人大代表谈粮食安全

2014年03月09日 16:47 | 作者:皮曙初 李鹏翔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我国稻米、小麦和玉米三种主粮的总体自给率虽为98%,但粮食安全的压力也在增大;种两亩田不如打一个月的工,地方和农户都缺乏种粮积极性;种粮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但“补给谁”“补什么”的问题也让他们感到困惑。

  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表述引起代表们的热议。

  98%自给但安全警钟须要长鸣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张晓山说,201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逆差由上年的489亿美元扩大到508亿美元,增长了3.7%。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和海关的有关数据,我国稻米、小麦和玉米三种主粮的总体自给率为98%,现阶段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是大豆净进口继续增长,大豆自给率从上一年的18.20%下降至去年的16.16%。去年大豆净进口6317万吨,按照一亩200斤的产量,如果自己生产,需要6亿亩地。

  张晓山代表认为,当前,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复杂,确保粮食安全的任务难度越来越大。消费需求的变化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转型,中国人均谷物的直接消费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对蔬菜、水果、畜产品的人均消费均大幅度增加。但一些高价值农产品的增长要以粮食作物的更快增长为保证,如肉类、乳品需要更多的饲料粮,这就给粮食生产造成更大的压力。

  “粮食安全的警钟必须长鸣!”张晓山说。

  “种两亩地不如打工一个月”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关键是要解决“谁来种粮”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襄阳市市长别必雄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地方缺乏种粮的积极性,发展粮食生产靠的是“讲政治”;农民也没有种粮的积极性,能出去打工的打工去了,能种经济作物的就种经济作物了。

  他说,粮食主产区一般工业化程度比较低,发展相对滞后,而粮食生产对地方财源建设贡献不大,种粮食还需地方政府配套投入项目资金。对粮食主产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偏低,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种粮的比较效益低,农民也没有积极性。“虽然种植粮食有补贴,但相对种植成本来说,额度是比较低的,特别是近年来,涨价因素基本上抵销了补贴因素,农民不愿种田了。”别必雄说。

  来自江汉平原的全国人大代表、潜江市委书记张桂华说,在潜江市,农民种粮年亩平纯收入仅有1450元左右,农民朋友说,一年种两亩地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

  “种粮大户没有享受一分钱补贴”

  “我们有4个全国种粮大户,种植面积3.5万亩,每年投入2800多万元,他们每亩要支出300元左右的土地流转费用,却没有享受到一分钱的国家种粮补贴。”谈及粮食安全,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黄石市市长杨晓波深有感触地说,粮食补贴政策不合理,不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

  杨晓波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他们正成为或正在成长为粮食种植的真正主力军。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黄石市,目前有百亩以上种粮大户2230户,农民合作社1042家,家庭农场132家。种植大户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市的32.5%,水稻产量占全市的45.3%。

  但是,国家对于粮食的补贴却没有体现在种粮主体的“转型升级”中。2013年国家对黄石粮食补贴1.59亿元,金额不少,但仍然归原耕地承包户所有。粮食补贴“补给谁”“补什么”“怎么补”等问题,困扰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对此,代表们建议,要对种粮新主体有针对性给予政策补贴,补贴资金主要用于改善农业设施、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及购买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

  张桂华建议,国家应该出台进一步激励政策,对产粮大市建立动态奖励制度;加大对种粮农户的补贴力度,实行增量补贴与种粮农户直接挂钩。

  “不能像补耕地承包户一样,简单发钱了事,而是缺啥补啥,比如,没有打粮晒场的就支持晒场建设,仓储困难的就支持仓储建设,购买种子农药化肥资金等困难的,政府就统一采购给予支持。”杨晓波说。(完)

 

编辑:顾彩玉

关键词:粮食 种粮 补贴 安全 13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