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两会“眼睛”连接庙堂与乡野

王小丫:想让民众关注两会 两会须先关注他们

2014年03月13日 09:48 | 作者:崔丽 王梦婕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2014年全国两会闭幕之际,一个萦绕在不少记者心头的问题是:“两会关注老百姓,但老百姓关注两会吗?”

  “关注。而且是,越来越关注。”央视财经频道的一位记者回答起来,语气格外坚定。她就是王小丫。

  没错,就是那个曾经主持《开心辞典》的王小丫。或许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她带着一档叫《小丫跑两会》的栏目,已经跑了14年两会,而且“越跑越觉得有动力”。

  这位“老两会”说:“14年前,镜头里的老百姓会冲我问:‘啥是两会?在哪儿开?’现在,他们会主动说:‘小丫,你能不能见到代表委员?我有个意见,能不能帮我反映反映?’”

  用王小丫的比喻,14年的记录“好像一部长篇小说”。在“关注民生”这一大主题下,10余年时光流转,她和财经频道同事一手打造的《小丫跑两会》,不仅记录下“百姓”与“两会”的情感纽带,“而且,连里面的普通人,都带上了某种命运感”。

  两会镜头中的“命运感”

  这种“命运感”,指的是曾出现在节目里的、际遇被改变的普通面孔。在王小丫眼中,他们可能因为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种种民生困扰,而被镜头捕捉、记录。如今,这些人身上,都能折射出时代变迁。

  “比如一位残疾人,10年前,他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不充足’的一个注脚;5年前,我再次回访他时,民政福利已经为他的生活‘兜起了底’。”王小丫说。

  什么是两会?有人说,就是代表委员们于庙堂之上,共谋国策。在财经频道制片人李彬彬看来,两会“居庙堂之高,但绝不该处江湖之远”。

  “两会,就该连接着庙堂与乡野。”王小丫说,“我们记录者就是两会的‘眼睛’。”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被浓墨重彩地提及。王小丫认为,连接庙堂与乡野的核心是“民生,民生,还是民生”。

  两会期间,很多普通的面孔被镜头记录。

  这一次,小丫的“两会”从春节过后就开始了。以棚户区改造和养老为主题,小丫和摄制组跑遍了大江南北。

  在包头市北梁棚户区居民裴建军家,小丫看到,他住的地方“没有绿化,住房简陋,用水困难、居住面积狭小”,甚至要几百人共用一个厕所,“不分男女,每个人到厕所门口必须先咳嗽一声,如果里面也有人咳嗽,后来的人就只能站在寒风中等待。”小丫说,这个地方因此得名“咳嗽厕所”。

  在河北肥乡县前屯村73岁老人的肖家福家,小丫看到,他的养老生活“能吃饱饭,能穿暖衣”,但他常常提到的一个词是“孤独”。“我想进村里的互助幸福院,跟书记说了好多次,但幸福院床位紧,没地方。”老人的这个诉求让小丫久久不能忘记。

  给小丫留下印象的还有,苦苦求职路上的女大学生韩婷。在应届毕业生将达727万的新一轮“最难就业季”,她“简历投放了十几家,现场招聘会参与了5次”,虽然每次都信心满满,但总被一些用人单位设置的门槛拒之门外。在这些“门槛”中,也包括性别歧视——据全国妇联调查,妇女因性别原因没被录用的比率比男性高4倍。

  “别以为两会离你很远。”王小丫感慨地说,每年2~3月,她一“扎”到乡野地头,看到一张张普通人的脸,想到的就是——“保障房”、“养老”、“就业”。这些需要政府真金白银投入的领域,哪个不是千钧之重?

编辑:顾彩玉

01 02

关键词:王小丫 棚户区 乡野 保障 眼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