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做公益也能圆梦

2014年03月17日 10:16 | 作者:仰诚明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作为浙江人,每当谈及“中国梦”,我感觉特别神圣,因为我们有南湖,我们脚下这方热土就是新中国梦开始的地方。近100年来,一辈又一辈的中国人,为此同心同德,同行同向。而我和我的家庭作为中国的13亿分之一,也有着自己小小的梦想,有着为了梦想而奋斗的故事。

  父亲的高考梦

  1977年,中国结束了十年动乱,百废待兴。中国人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相比之下,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大虹桥村一个24岁的小伙子显得更为高兴,因为1977年的元旦,他实现了一个梦想———娶隔壁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做老婆,那年秋天,他们的孩子出生了,在孩子满月的时候,又一个好消息传来,中断了十一年的高考恢复了。于是,另一个梦想在他心里点燃。那年冬天,他和570万同样怀揣梦想的中国人一起走进考场,试图用知识改变命运。很遗憾,他的成绩比分数线少了4分。这4分,成了他和梦想之间永远的鸿沟。这个年轻人,就是我父亲。

  父亲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人必须要有梦想,但并非所有梦想都会实现,所以,梦想才更显珍贵。

  我的青春梦

  1997年,我在浙农大读大二。当时,有个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他和我有一个共同的偶像———比尔·盖茨,我们的梦想就是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想要实现这个梦想,我们觉得第一步,得买一台电脑。一个人钱不够,就两人一起凑,新的太贵,就买二手的。最终,花了4000块钱,赶在香港回归之前合伙买了一台二手电脑。有了电脑之后,我俩开始为了梦想而奋斗,奋斗了一个礼拜,突然发现,我俩对电脑游戏的热爱超过了比尔·盖茨,结果可想而知。后来,我们在毕业之前把这台电脑———或者叫游戏机卖给了新同学,800块钱。

  梦想和空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当然,我的1997也并非一无是处,那一年冬天,江泽民同志为一个组织亲笔题词,7个字:中国青年志愿者。那一年,全国上百万人注册成为志愿者,我也是其中一员。那一年,我第一次参加了义务献血。当温暖的血液以这样的方式从我身体流出,然后被郑重地保存起来,将来有可能去挽救一个素不相识的生命。这种感觉,非常奇妙。

  从此,我对于梦想有了新的理解,如果一个人是一滴水,只有把这一滴水汇入江河,才能波澜壮阔。同样,只有把个人的梦想与社会的发展同步,梦想才会灿烂而充实。

  当梦想成为信仰

  2007年,中国的志愿者注册人数突破了2500万,而我的义务献血总量也超过了2500毫升。2007年的冬天特别冷,一场50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侵袭湖州,天寒地冻,交通受阻。这一刻,我想,我应该做些什么。于是,我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发起了一场抗击冰雪、温暖互助的志愿活动,我们的标志是一条黄丝巾。那一年,在冰天雪地的湖州,超过一万人次参与到黄丝巾志愿服务活动中。后来冰雪消融,黄丝巾被保留下来,成了一个固定的组织,全名叫“湖州市黄丝巾应急救援服务队”。在此后的汶川、玉树,以及雅安,都能够看到黄丝巾在飘扬。

  还是那一年,我第一次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湖州的两会,在会议的间隙,一位颇有风度的长者走到我的面前对我说:“小伙子,我知道你是谁,我们聊聊吧。”于是,我们从世界的政治和文化,聊到中国的发展和困惑,他问我,为什么要做这些看似和工作无关的事?我说:“我想尽微薄之力,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好,哪怕只有一点点——因为这是我的梦想。”这位先生叫夏平,民盟湖州市委会主委,我们成了忘年交。两年后,我也成了他们的一员。

  当一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一群人的梦想,梦想从此成为信仰。

  这就是我和我的家人有关梦想的故事,虽然谈不上精彩,但很真实。13亿中国人,13亿个平凡的梦想,汇聚在一起,成就共同的中国梦,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共同期待。

 

编辑:罗韦

关键词:梦想 中国 公益 圆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