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界人物藏界人物

中国传统画的现代性

2014年03月18日 10:31 | 作者:张丽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编者按:

  近年来,倡导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音愈加广泛与热烈,随之而来的各种相关活动也层出不穷。但是,如何让传统文化真正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也许从中挖掘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现代元素不失为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式。为此,本刊特邀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王镛先生,从美术创作及评论的角度,就中国传统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画的现代性问题进行对话。

  立足当下挖掘中国画的现代元素

  问:您曾说过,写意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也是区别于西方艺术的显著特征。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强化个性与简化形式,这是我一直强调的。我的认识原来只停留在工笔画与写意画在画法上的区别,随着阅历增加,我发现写意精神才是更重要的。不管工笔还是写意都可能是写意的,工笔画可能有写意精神,写意画可能没有写意精神,这不是画法问题,而是精神问题。写意精神要强调个性、营造意境,中国传统艺术包括文学、绘画、园林、音乐、舞蹈等都有写意精神,都有诗的意境。还有就是简化形式,我在研究中国、西方还有印度的现代艺术时,发现它们有个共同特点,除了强调个性,就是简化形式;优秀的艺术都趋向于简化。

  强调个性和简化形式是矛盾互补的。一般来说,个性越强烈,形式越简化;形式越繁琐,个性越模糊。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西方艺术离开古典写实进入现代之后,它的形式是在趋向简化;后来简化到出现抽象艺术,只剩抽象的形、色、线条;再发展到极端就是极少艺术,如黑上之黑、白上之白,形式是极端简化了,但没有了个性,成千篇一律了。极少主义标志着西方现代艺术的终结,而后西方现代艺术变成后现代艺术,开始向传统复归。

  联想到中国古代绘画,特别是文人画,都说王维是传统文人画的鼻祖,有什么脉络呢,就是符合我所说的现代艺术的标准,即强化个性与简化形式。当代人一说国画就提起徐渭、八大山人等,就是因为他们的绘画具有现代感,现代人喜欢。比如徐渭的《墨葡萄图》形式简洁,强调的是他孤愤的个性,现代感很明显。但古代很少用“个性”这个词,而是用“性灵”,叫“独抒性灵”,就是抒发自己的个性。

  问:近年来,在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下,艺术的现代性已成为众多中国艺术家自觉的追求。您曾表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资源中,也蕴含着类似现代艺术特征的基因,怎样挖掘?

  答:中国画或者中国艺术要走向现代,不一定模仿西方艺术,可以从本土艺术土壤中来挖掘现代性的基因、元素,这样可能更有中国特色,更能得到国际的认同。只要把握这两点,一是强化个性,一是简化形式,它就具有现代感。

  中国传统艺术还包括民间艺术。实际上民间艺术也包含很多现代元素,特别是那种原始的活力、质朴的精神还有奇特的丰富想象力。比如皮影,它把人物夸张变形,打破了人类真实造型,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艺术加工,还有陕西的“泥狗狗”及很多民间祈福的艺术均如此。当然也有一些民间艺术是比较繁琐的,但好的民间艺术都是单纯的。

  我觉得民间艺术应该与文人艺术结合起来,共同糅合成现代元素。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文人画想象力不如民间艺术丰富,民间艺术形式不如文人画简洁,两者结合正好符合我们所说的强化个性,简化形式。齐白石先生本来是一个木匠,深受民间文化影响,后来又接受了文人画的观念,并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得齐画不仅强化个性,且形式高度简洁。当年毕加索很喜欢齐白石的画,他临摹齐画,并说道,中国才有艺术,西方没有艺术。当然毕加索这话有讨好中国人的意思,但也是从齐画的个性鲜明与形式简洁中受到启发。

  当然强化个性与简化形式是从写意精神中提炼出来的现代性元素,不能说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仅仅是强化个性与简化形式;写意精神所包容的东西要丰富得多。

  问:文人画是否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有人说,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您怎样认为?

  答:文人画确实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西方也有素描,单纯地用一种色彩、线条来表现,但跟中国的水墨画不是一回事。水墨画是用毛笔蘸着水和墨,画在宣纸或者绢上,这些材质工具是中国特有的。

  文人画发展起来,跟文人有关系。文人以前写字都用毛笔,所以特别讲究用笔,后来文人画就强调书法用笔,即以书入画。为什么强调以书入画呢?他们认为只会画画、不会书法的是没有文化的画匠,而他们不仅会画画,还会书法,所以用以书入画的方式以示区别。这跟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相关。

  王维、苏轼等文人所强调的文人画,可以说是一个优质基因,把文人那种高雅的审美情调注入绘画中,提升了中国绘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品格。确实如此,我们看文人画,不管懂还是不懂,都会觉得特别清雅,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但文人画发展到后期,尤其到“清初四王”时,就都给程式化了,束缚了个性的发挥。所以到了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就反对文人画,特别是批判清初四王,然后引进西方写实主义来改良中国画。这是一个历史进步,特别是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以前中国人物画虽然也很突出,但不是特别真实,比如中国画讲究传神,徐悲鸿先生就批判传统人物画连一个人都画得不像,怎么能做到传神呢?他认为,传神首先要手笔精确,才能传神。虽然有人认为徐悲鸿先生讲的比较片面,但西方写实造型确实对中国人物画写实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现在中国美术界有两种观点,一是不接受西方写实主义,认为对中国传统艺术是一种伤害;一是坚持用西方的写实主义来改造中国画。我觉得这两个观点应该折中起来,既要借古开今,继承中国文人画的优秀传统,特别是写意精神;同时也要适当吸收西方写实主义的一些长处,特别是人物画造型,完全抛开写实造型,也可以表现一些东西,但不太符合现代人的一些审美习惯。把两者结合起来,这是个两难的课题,但如果处理得当,势必会取得很好的成就。

  问:文人画是不是随着古典时代的结束消失了?

  答: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会很留恋文人画,自我标榜“新文人画”。但是从总体来看,我认为,现在已经不具备产生文人画的历史文化条件,不大可能产生真正的文人画。画家现在身份都变了,以前是文人士大夫,业余画画,不以画画为主业。现在的画家多是职业画家。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流失,虽然我们在极力呼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但是,文人画这种高雅的格调不应轻易地被放弃或丧失,当代艺术应该追求高雅的格调,作为一个人也应该追求高雅的审美境界,不能唯低俗。因此我觉得,中国封建社会多种因素促成的这种文化现象,并不会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而消失,现在人们重新研究文人画,已然发现它有很多值得当代画家借鉴的东西。

  “追慕齐徐”专业与爱好融合

  问:您曾说过,“画画是一种享受,写作是一件苦差。”可以看做是对美术创作与美术评论的感受吗?两者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答:写作不一定都是评论,但评论当然是一个苦差,我希望将作家及其作品不同于别人的特点挖掘出来,这特别费脑子,一两千字的评论,我往往要写一两个星期。还有美术研究,研究面有些广,包括印度美术、中外美术交流史、东方美术史、东西方美术比较等,这些东西很费精力,所以感到写作是件苦差。我虽然从小很喜欢文学,但更喜欢画画。我觉得画画没有负担,精神特别放松。你说画完之后累吗?也累,但是心情愉快。特别是画完之后还觉得很不错的时候,心里很舒服,可对自己写的文章从来没有觉得很好。

  我觉得画画和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是良性互补的,尤其是做美术研究。如果完全不会画画,做相关研究、评论就会有些隔膜。所以我想我还是要专业研究,业余画画。如今我年龄也大了,想着尽量抽出一些时间画画,在画画过程中,把我的画论进行更好的思考,希望这能成为我老年生活的常态。

  问:随着阅历增加,绘画及相关理念是否有转变?

  答:无论我的画还是我的研究,都随着时代在发展,但小时候的画画经历与理念,还是起了一个潜在的重要作用。我从小就喜欢齐白石和徐悲鸿两位先生的画作。小时候,我家离着老徐悲鸿纪念馆较近,每到星期六下课后,就看展品,对徐作及其理论可谓如数家珍。还有齐白石先生,小时候我临摹过他的“虾”和《和平颂》,我初中时在景山少年宫学画的辅导员带我们参观齐白石遗作展,要我们学齐白石的“诗书画印”,我就奔着他的要求,但只在“诗”和“画”方面下了功夫。

  现在有些理论家把两位先生对立起来,觉得徐悲鸿是西化派,主张中西融合;齐白石是本土派,主张借古开今。我从小就觉得他们两人是知音,没有矛盾。从小这样认为,现在也这样认为。他们只是在探索中国画发展的不同路子,应该是殊途同归,而不是分道扬镳。我春节时刚画了一幅《春江牧马图》,取题“追慕齐徐”,柳树是模仿齐白石的,马是模仿徐悲鸿的。我觉得两位先生的画作应该结合起来,它们都是发展当代中国画特别宝贵的遗产。

  问:您学过印度艺术,研究过哲学,却最终从事美术批评与美术创作工作,其中有怎样的机缘?什么是您的最终追求?

  答:学印度艺术是阴差阳错,我本来考取的是北大中文系,结果被调到东语系学了印地语,当时系主任是季羡林先生。“文革”时我到沧州教了几年英语,画了三年画,后又考取北大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的硕士,结果参加复试时,南亚研究所成立,让我去参加季羡林先生的复试,考上了南亚研究所的硕士。季羡林先生说既然我喜欢画画,就学印度艺术吧,并给我请了一位中央美院的老师。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了三年印度哲学,听说中国艺术研究院有个美术研究所,就调到这来了。

  对此,我有个“名言”: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不会虚度。我的业余爱好,我的专业外语,我的美术研究,还有中文,都融合到了一块。包括我在哲学所待的三年,虽说离开了美术,但了解了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包括印度哲学,这些对我的绘画及研究思路都有启发。这些东西都是触类旁通的,而且我体会到,必须有哲学思想,才能从事所有的研究,了解了老庄、禅宗,才可以更好的进入古代绘画情境;了解了西方哲学,才能更好的了解西方艺术。

 

编辑:付裕

关键词:中国 艺术 文人画 西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