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莫让农民进城变为“背包袱”市民

全国政协委员海淑兰建议降低农业人口向城镇迁移的成本

2014年03月21日 11:57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城镇化进程中,农业人口实现市民化的同时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海淑兰委员建议,进一步降低农业人口向城镇迁移的成本,让进城农民能够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

  制度成本———身份的差异带来福利差异

  海淑兰委员认为,与现行户籍制度相联系的是不同身份之间的差别,以及由此差别形成的进城农民与城市市民的福利待遇上的种种差异。

  海淑兰委员建议,要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各项政策吸引力。完善农民进入城镇后的各项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小城镇特点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在小城镇开展养老、医疗等保险项目。

  生活成本———“进得来,留不住”

  “扎根城市,怎么也得有个属于自己的窝,这是农民变市民后的普遍心理。可城市相对较高日常生活开支,让很多农民‘进得来,留不住’。”海淑兰委员说。

  海淑兰委员建议,要针对农民群体给以补贴鼓励措施,如入户补贴、住房补贴、教育补贴等,有效提高农民进城的预期收入净值。

  维权成本———代价高于收益

  海淑兰委员认为,由于缺少有效的组织建设,进城农民合法权益受损情况时有发生。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程序繁琐”和“处理时限长”,造成维权成本远远高于收益。

  海淑兰委员建议,建立健全农民工维权工作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中的作用。

  精神成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

  海淑兰委员认为,城镇的文化产品与服务设计收费标准超出农民的心理承受能力,进城农民感到“外边的世界很精彩,外边的世界很无奈。”此外,进入城镇后,由于社会关系的缺失还会带来一些心态失衡等。

  海淑兰委员建议,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建立农民工心理辅导站等文化平台,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心理疏导和感情辅导,使其融入城镇文化。

 

编辑:付鹏

关键词:农民 进城 海淑兰 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