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12届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十二届全国政协第四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十二届全国政协第四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全国政协第四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4年03月25日 14:5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王晶:确保科技创新能够活跃更好地发展

如何确保科技创新能够活跃、更好地发展,应该从三个方面看:

第一,导向驱动。作为价值导向,科技创新是最重要的驱动力。我们认为因此会迎来第二个“科学的春天”。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方面,一个具体建议是政府的政绩导向。对企业科研和企业的评价导向,要以科技创新的投入产出作为重要目标。如果主要以速度及GDP驱动的发展方式,企业便会急功近利,更愿意模仿或者“拿来主义”,不愿意创新;有些高校、研究机构便会唯项目、唯资金、唯论文,把注意力集中在短期收益上,不能真正沉下来做研究。

第二,科技成果转换的驱动。建议对于基础研究的专家,投入要加大,要让专家们安心做研究而不是跑项目。同时科技公共平台建设要加大,公共技术研究也要加大。

第三,科技创新能成功需要真正的科技创新文化。科技创新就是“敢为天下先”,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而且过程很长,必须坚持克服一道又一道难关,创新要不怕失败,要有容错、纠错的能力。现在我们社会更多看到成功,但很多科研失败不见得就是失败,失败和成功就差一步,很多失败教训是可以给后来人做经验的,如果失败就放弃,那科技资源就浪费了。

全国政协常委马大龙:营造宽松环境 鼓励原始创新

原始创新到底怎么衡量,现在标准还不清楚,但有一个感受,我国的原始创新还是星星点点,没有形成气候,一些所谓创新成果实际上是跟踪式的或者集成创新、吸收引进再创新。

第一点意见,关于政策保障问题。国家战略是鼓励创新,但到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政策中,往往使原始创新碰到关卡。比如科研经费,每个科研项目要求非常详细的立项依据,如果真的是原始创新,立项依据很难找。还有课题量化的结题指标,每项课题最后一定要列出发表多少论文,按照三五年前对照,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指标。每一次课题结题都不准失败,这不符合原始创新规律。建议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摈弃不利原始创新的条款,为原始创新提供政策保障。

第二点意见,关于人才的问题。应该承认具备原始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只是少数,并且这类科学家还应具备科学精神,热爱科学事业,少有功利思想,才有可能做出原始创新成果。如果到各个学术单位了解,这样的人是有的,我们在实验室也会看到少量的年轻人确实有这样的能力、这样的精神,关键是怎样发现人才,而且能够给他们提供长期的、稳定的支持,提高待遇,减轻负担,创造独立思考的宽松氛围,让他们心无旁骛地从事科学研究。

第三点意见,设立学术创新特区,重点支持一些优秀的立志于科学事业的青年科学家,给予他们长期的、充足的经费和科研条件支持。现在科研经费支持就是三年,最多五年,是否有可能一次支持十年,不需要他们到处跑门路找经费,让他们一心一意地做科研工作,并且让他们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现在项目初审要五个专家或者八个专家一致同意才是“优秀项目”,如果所有人认为是优秀项目的话那可能就不是原始创新项目。应该允许失败。这样的长期支持,有可能取得真正的原始创新的成果。

全国政协常委程津培: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建立稳定支持基础研究新机制

“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建立稳定支持基础研究新机制”是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今年重点调研的题目之一。我们觉得基础研究和成果的产品化和应用,是目前科技进步、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核心。

我国正处在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到2020年实现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关键时期。新形势下中央做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就是要下决心转变跟踪、模仿的方式,将创新的主动权即新产业变革的机遇掌握在自己手里,这赋予我国基础研究新的历史使命。目前,我国基础研究占研发总经费的比例长期徘徊在5%,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处在同样发展阶段的其他发展中大国15%~20%的平均水平。当前的关键是先抓住加大投入和保障力度的牛鼻子。基础研究投入存在以下问题:一、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例低。二、中央财政中基础研究投入比例不尽合理。三、地方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总量低。四、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不足。五、财政稳定性支持不足,科研经费配置模式有待完善。

为此,建议:一、优化中央财政支出结构,尽快提高基础研究投入占比。建议从明年起到2020年,将基础研究在中央财政研发投入中的比例,每年提高不低于1个百分点,将经费增量主要用于引导地方和企业增加投入。二、地方财政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建议中央财政增设专门渠道,如设立地方基础研究引导专项,或以目前国家科技计划中现有相关渠道为载体,引导地方财政大幅提高支持基础研究的水平。三、充分调动企业对基础研究投入的积极性。由中央财政设立企业基础研究引导基金。在起步阶段,可以利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设在企业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平台,将国家对企业基础研究的引导性支持,嫁接到现有的体制框架上,以便迅速启动。四、建立稳定性经费与竞争性经费合理配置机制。持续加大对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专项经费的支持;加大基本运行经费和基本科研业务费投入力度;改进经费资助结构,对经过科学论证的优秀科学家及团队给予稳定持续支持;研究建立科研机构绩效拨款制度,给予一定灵活度的综合性支持,推动建设基础研究一流院所。

关键词:创新 国家 科技 实验室 原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