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战理论 统战理论

新形势下做好民进人才工作的思考

2014年04月03日 15:34 | 作者:姚爱兴 | 来源:《宁夏民进》
分享到: 

  中共十八大指出“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民进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人才队伍建设既事关参政议政,也反映自身建设,尤其事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社会影响和声誉。因此,我们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人才观,最大限度地为多党合作事业凝聚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一、 人才类型及标准

  1982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曾把人才定义为:一是有知识、有能力;二是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三是在政治、精神、物质三个文明建设中作出贡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在平时工作中,经常还会听到复合型人才的说法。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要能具备两个及以上的职业所具备的素质及能力,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不仅是某个专业技能方面要有突出的经验,还需在相关领域具备较高的技能,其特点就是多才多艺。

  关于人才的类型,古代有谋事之才、谋略之才、将帅之才、栋梁之才之分,所以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之歇后语。国际上把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四类。还有按照级别分为初级人才、中级人才、高级人才等。美国密西根大学行为科学家丹尼逊把人才分为七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经常想出机智的方法解决问题,被认为是最有创造性的人;第二层次是善于用新的首创方法来解决问题,并能提出很多好意见;第三层次是比一般人有较多的新意见,能提出一些费思索的问题,并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偶尔也提出有想象力的建议;第四层次是能发挥别人的见解,但他自己的见解却大多是陈旧和众所周知的;第五层次是在搞一项新工作时经常向同事讨教,并依靠别人的建议;第六层次是无明显的首创性,很少提供新见解,习惯于老一套的工作方法。第七层次是满足于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工作方法老一套,即使不适时宜也不想改正。

  2012年9月中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把人才队伍分成六种: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从参政党而言,我认为民进的人才类型主要应包括:党政管理服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社会活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关于人才的标准,一般包括三部分,即人才的道德标准、人才的准入标准和人才的检验标准。自古以来道德就是人才的主要衡量标准。科举制是我国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最有效方式,近代以来,自从学校产生以后,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文凭成为人才准入的标准。毫无疑问,能力和业绩是人才的检验标准,也是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越来越倾向于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力。参政党需要的人才,我认为,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人品;较深的专业造诣;较强的管理能力;强烈的参政议政意愿和能力;洞察力强,富于创造性思维。

  二、 宁夏民进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随着宁夏民进已有五个市级组织、两个高校委员会、总支,几十个支部,会员接近1200人。但是,会员中政治上比较成熟、社会影响力比较大的代表人士还相对匮乏,有些领域甚至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等问题在有的地方依然存在,且有不断扩大的态势。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人才队伍建设上的“两不三少一短缺”现象,即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骨干人才少、高层次人才少、后备干部人才少,复合型、管理型人才短缺。在新老交替时期,直接影响党派组织领导集体的建设,特别是影响组织换届和干部选拔中会员的推荐工作。

  二是组织发展中的“三多三不够”现状,即:追求数量多,注重质量不够;中级职称多,高级职称不够;注重新社会阶层的经济实力多,注重综合素质不够。这就造成有的基层组织会员比较素质退化、成分趋同、特色不突出的现实状况。随着中共发展党员力度的加大,发展高素质会员的选择空间相对缩小。再加上受发展界别的限制,知识构成略显单一。当然,也不排除个别组织负责人有“武大郎开店”的心理,打个人小算盘,不愿发展比自己优秀的会员。

  三、 做好我区民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思考

  美国钢铁之父卡耐基说:拿走我的全部财产,把人才留给我,几年后,我又是一个钢铁大王。卡耐基深深地懂得“人才是最大的资本”这个道理。在一次全球500强经理人员大会上,通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与同行们进行了一次精彩的对话交流,被称为著名的“韦尔奇百问一答”,涉及选人、培养人、用好人,读后颇受启发,令人深思。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几千年的呐喊。这些案例对我们的启示至少有几个方面:

  一是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人人皆是人才,人人尽可成才。”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说法。与此相近似的一个说法是“人人皆是佛”或“ 物皆是宝,人皆是才”。这种说法也许有一定道理,但都忽视了三点:一是组织培养是成长的关键。党内外人才成长中的一个共性特点是:离不开组织长期的培养。从而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理论修养、政策水平以及组织 领导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等。只要中共和民进各级组织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并给予不断地政治引导和帮助,我们的会员就能尽快地成熟起来。要创造学习交流机会,积极选送优秀会员到中共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努力造就懂专业、善管理、会领导的复合型人才。二是事业锤炼是成长的条件。要拓宽锻炼的途径,将会员中政治素质较好、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人才,尽早纳入选拔视野,铺设台阶,为他们成长创造良好条件;要给位子、压担子,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在会内担任一定职务,使其多参与会务工作,在实践中增加才干,在工作中倾听群众意见、反映群众呼声,赢得所联系群众的普遍认同;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推荐会内人才到各级人大、政府、政协、法院和检察院、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任职,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岗位的社会实践历练,拓宽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积累参政议政的经验、拓展发展作用的舞台,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自身努力是前提。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艺术家说:“你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你不可以控制环境,但你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爱默生说:一个朝着自己目标永远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这些话虽然简单便却经典、精辟,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活现实,这是勿庸置疑的。“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是韩愈给我们的忠告。

  二是要有引才的政治责任感。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在座各位都是宁夏各级民进组织的负责人,要深刻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加强人才工作作为兴会之基、转变之要,切实把人才队伍建设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大家要有伯乐心胸,主动发掘和推荐会内人才,还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带头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严把引进人才质量关,重点引进参政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人才,积极为民进引进人才创造条件。

  三是要有辨才之能。“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的都是伯乐的重要性。只看物缺,物皆废物;只看人缺,人皆废人;只看人优,人皆天才。少看人缺,多看人优,善于使用,则人人都是可用之人,都是人才,这就是“善使物皆是宝,善用人皆是才”的道理。“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如何广纳人才,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们每一位做主委的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在组织发展中积极引进人才,在会务工作中积极发掘、培养人才。组织部门要准确了解会内人才的性格、特点和优长劣短,建立起民进人才库,将发现的人才分类别、分层次纳入储备人才库,建立资料档案,主动上门倾听同级中共党组织的意见或有计划地深入中共人才工作单位了解情况,并及时调整充实,加强管理。这样,在人事安排、后备人才队伍培养上,才能做到人尽其才,实现人才与位置的优化组合,提高人才的配置效益,做到才尽其用。

  四是要有识才的方法。古人有《相马经》和《相牛经》,人才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全才”、“完人”是没有的。因此,对人才不可求全责备,不要以偏概全,不从个人的好恶和恩怨出发。人才的可变性表明,任何人才都有成长的历史,有从“潜”到“显”的发展过程,也有可能不注意培养教育和自我修养而停滞不前甚至退后,因此,识别人才要坚持发展的观点,放远眼光,从发展中去考察,在动态中去把握。用科学的方法切实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会员信得过的优秀的人才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大家看《三国演义》,有人认为,诸葛亮的“事必亲躬”是造成“扶不起的阿斗”和“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主要原因。蜀之败败在后期缺乏人才,诸葛亮负有疏于培养人才的责任。这些值得我们深思。

  五是要有爱才之心。爱才之心不可无,嫉才之心不可有,这是我的自勉,也提醒大家。爱才惜才与嫉才妒才的碰撞,反映了社会上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社会主流反对论资排辈,希望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不拘一格选人才;另一方面,当优秀年轻人才快速成长、挑上大梁时,却又触动了一些人狭隘、脆弱的内心。有的人自视甚高,但迟迟没有腾飞的机会,有的人感到自己付出多而得到少,也有的人缺乏竞争的自信和勇气。于是,当机遇垂青于他人特别是年轻人时,他们就感到愤愤不平。可以说,自视过高是普遍社会现象。不少同志自以为高人一等,有经天纬地之才,看不起他人。这实际是嫉妒心在作怪。一旦嫉才心起,“选择性失明”便在所难免,对是非的判断也就难以保持客观公正。

  以上是我对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些思考,仅供大家参考。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宁夏区委会主委)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民进 工作 思考 层次 标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