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是“强扭的瓜”,还是“花开逢时”?

2014年05月15日 09:50 | 作者:邓晖 |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分享到: 

  高等教育酝酿大变,600所地方本科院校将转向应用型——

  近日,一则“600所地方本科院校将转向应用型”的消息频现报端。这一被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称作“高教领域革命性调整”的改革,被寄予了“终结大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荒的‘冰火两重天’”“打破高教同质困局”等众多期待。13日,一份新鲜出炉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更是将“转型”推至“花开逢时”的关头——数据显示,2013年地方本科院校初次就业率仅为75.4%,低于重点本科的75.5%和高职高专的78.1%。

  面对全国近半数高校都要转型的“大动作”,也有人发出提醒:要汲取此前高校“一哄而上”扩招、升本的教训,谨防转型只是教育部门的“一厢情愿”而致“强扭的瓜不甜”。

  转型,究竟源自何种需求?转型过程中,又需要迈过哪些“坎”?

  就业结构失衡,“倒逼”部分地方本科“非转不可”

  对于此次转型的关注,源自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此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一次发言:“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1055所非“211”地方本科院校。有研究显示,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1999年以来的新建本科院校,因为与重点大学没有差别的办学定位,已连年面临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不高的生存窘状。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对不少地方本科追求“高大上”的办学冲动深感担忧,“按照社会需求,研究型大学应是少数,经济社会发展更需要大批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实际上就是高教结构失衡的重要表现。”

  在此背景下,地方本科转向应用技术型大学也被视作高教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几经动议,终于在2014年被写入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研究制订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4月底,教育部在河南驻马店市召开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最重要的议题就是研讨“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

  “我国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陈广庆则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看待此次转型的迫切性。他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在电信行业现有高端人才占全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只有0.14%;海洋领域,在世界海洋专家数据库中登记的专家不足百人,不到全球总量的1%,只有美国的1/12;在电子信息产业中,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比例仅为3.2%,而西方国家一般都在20%—40%之间。

  “目前,欧洲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比例一般在8∶2,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是相吻合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理事长孟庆国介绍,“21世纪的金融危机重挫各国的虚拟经济,以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为实体经济的德国、瑞士、荷兰等国家则应对自如,其背后是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和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应用技术大学所提供的人才资源和技术服务支撑,对实体经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编辑:顾彩玉

01 02 03

关键词:转型 本科 地方 院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