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动态书画动态

海外藏中国文物:文明之冠上散落的珠宝

2014年05月21日 09:32 | 作者:赵红星 白雁 | 来源:现代快报
分享到: 

U5566P1081T2D152123F7DT20140519105926

 

大英博物馆藏明代纸币

 

 中国自古以来就和世界各国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随着正常的文化交流,中国的艺术品被带往世界各地。但自晚清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战争、盗窃、走私等多种非正常途径,导致中国众多珍贵文物开始大量地流失到海外。例如,敦煌藏经洞约5万种各类文物至今分散在十几个国家,由此还产生了闻名世界的显学“敦煌学”。而在清末的文物外流过程中,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得到的中国文物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居于前列。

 

  实习生 赵红星 现代快报记者 白雁

 

  感谢林树中教授的助手、青年学者赵玄晔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晚清,失控的文物外流

 

  文物外流主要有四种途径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大致通过三种途径流落在外。

 

  一是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来自西方的文化侵略者斯坦因等人打着“文化考察”的幌子,对西北地区的敦煌石窟、壁画和古文化遗址进行肆意盗窃和非法挖掘。

 

  二是战争劫掠流失出境。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野蛮掠夺和焚烧,掠走大批文物;1900年,八国联军在北京对皇室珍宝再次进行疯狂劫掠;日军侵华战争期间,也劫掠走了大量的文物。

 

  三是国内不法分子盗窃盗掘,让古董商非法贩运出境的。

 

  早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起,就有大量国外的古董商与收藏人士进入中国,他们瞄准了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文物。例如,1861年2月16日《伦敦新闻画报》第38卷刊登了一篇特派记者从中国发回的信件,详细描绘了英国军官在北京琉璃厂古玩街采购古董的情景, “古玩街的景色令人难以忘怀……街上熙熙攘攘,挤满了人。车、马、驴和独轮车到处都堵塞着道路,而一些英国军官的到来更增添了那儿的混乱状态,那些军官们大多数都披着中国的裘皮大衣。北京店铺里的伙计们跟伦敦和巴黎的男仆们同样机灵,他们随时准备为顾客们效劳,将其已经购买的商品送到任何地方去。街道两旁有货摊和像工艺品那样精致的镀金店铺门面。在密密麻麻的龙头之下悬挂着无数的招牌。那些有镀金龙头和立柱门面的都是些当铺。”

 

  而实际上,上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没有相关的文物法,文物外流存在“谁先到谁就先拿走,谁有钱谁就能拿走”的现象。民国成立之初,北洋政府也曾有过阻止文物外流的计划,1914年袁世凯任大总统时,就曾在《申报》上刊载大总统令,其中提到禁止古物出口,还命令内务部马上订立一个限制古物出口章程。但显然,这个没有法律支撑的大总统令并没有被好好执行。上世纪30年代,中国的盗墓、仿古之风盛行。在安阳,外国的古董商成天盘踞在那里等着老百姓去挖商代的青铜器,一旦带回美国,一件青铜器往往能卖出上十万美金的高价。

 

  当然,还有一种文物外流的途径,是通过自然的文化交流途径,这种形式从古至今都有,如贸易、赠送等正当途径。例如,唐朝开元、天宝年间,是中国文化、文物输入日本的繁盛时期,现在的日本还收藏有当时从中国传去的古老的毛笔。

 

编辑:付裕

1 2

关键词:文物 中国 纸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