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小胖子”县的困扰:从“靠山吃山”到“靠水无水”

2014年05月26日 09:10 | 作者:杨辉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导言:

  近日,一位湖北省宜城市农村的读者在来信中表达了对生活区域环境及水污染的担忧———水源紧缺、水质下降,影响老百姓的生活与生产。我们注意到这一困扰或许不仅仅存在于某一个地区,近年来的全国两会上,每年都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关注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今年,全国政协委员邱立成更是发出强烈呼吁:把环保与治污重心向农村转移。

  水是生命的起源,是我们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看不懂GDP增长,我们只看得见身边环境的急剧恶化和水资源的逐渐紧缺。近来,我们身边开始出现没有水灌溉的情况,一些地区甚至到了没有水喝的境地,这到底是怎么了?

  从“旱改水”到“水改旱”

  当年靠农业“发福”的“小胖子县”湖北省宜城市,如今农业已渐渐失去支柱地位,蓬勃发展的工业正在为该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经济动力。“农民不种地,浑身都无力”,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村里已经有近百户人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农田,地少了,农民就更加疼惜土地,偏偏因为水的原因,农田却饱受折腾。

  在我村八组有百亩农田原来是旱田,后来百里长渠建设了支渠,农民们高兴地将旱地改成了水田。去年春天,因工业占地破坏了支渠灌溉系统,这些水田无水可用,村里出钱打了两口机械深井,专门灌溉这个片区,但因为地下水源太少,根本不够灌溉那么多田地,农民们无奈又将其改成了旱田。但是,这百亩农田却仍要缴纳相关水费,镇政府与上游水库协商减掉工业占田的计费面积,但上游水库仍按原有亩数收取水费,当地的农民怨声载道。

  从“靠山吃山”到“靠水无水”

  我亲家所在的村曾因泉源丰富而得名,村民们靠着山地养羊,靠着泉眼种田,日子过得美得很。今年春上,泉眼干了,不仅水田种不成了,在偏僻一点的地方,甚至喝的水都没有了。

  该村四组村民,原来的用水来自山上的一眼清泉,村民自己用水管引到山下,供给14户人家日常用水。从去年冬天开始,泉眼里的水渐渐变细变小,到今年农历二月已完全断流,这14户人家陷入了无水可吃的绝境。连最大的一眼能够灌满300多亩水库的“蝴蝶泉”水量也减了半。我们请来了宜城市水务局的专家进行了勘测,他们确定了地下水系异常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泉水回流;二是因为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造成无泉可涌。

  从“生命之源”到“污染之源”

  我在蛮河(汉江重要支流之一)边生活了几十年,深深地感受到它的变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八十年代引水灌溉,90年代水质变坏,21世纪鱼虾绝代。如今的蛮河水早已不能饮用,我们村是2010年安装的自来水。最近,饮用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兰州的水苯含量超标事件让我们这些喝着自来水的农民也开始担心起来。宜城市的取水口上游就是襄阳市的污水排放口,只知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了,我们喝的水干不干净、标不标准,我们没有确切的答案。我们还是汉江中段,那汉江下游呢?拿我老家宜城市孔湾乡来说,这里是工业聚集区,许多化工、造纸等重污染企业都在该地区落地,许多亲戚在外找到打工的出路后,都不愿再回家乡,年逾50岁的陈大哥说:“都这么大岁数了,哪个愿意背井离乡?这里的水我都不敢喝,我还是怕啊!”

  水,与我们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何时才能不再让人困惑让人忧。

 

  原标题:农业“小胖子县”的困境——

  农田无水可灌 农民有水不敢喝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农民 宜城市 农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