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学院书画学院

中国篆刻与茶

2014年05月28日 16:24 | 来源:钱君匋印存
分享到: 

        篆刻是镌刻印章的通称。印章学体,一般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篆刻。实际上,刻印字体除先秦籀文(大篆)、秦篆(小篆)、汉篆外,还有隶书,楷书、魏碑、行书等。
        我国篆刻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印章就已十分盛行,到汉代,各种风格的印章均已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元末开始使用石章,改变了书家篆印、刻工刻印的历史。刻印者自篆自刻,更促成了明清以来的印人特多,印坛流派兴起和发展的局面。如明代篆刻家何震开创的徽派,风格朴茂苍秀;清代篆刻家宋珏开创的闽派,风格清丽;清代乾隆时的篆刻家丁敬开创的浙派,风格苍劲质朴。清代篆刻家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他是浙派传人,“四泠八家”之一。善书法,能画山水、花卉、兰竹。曾为制壶家杨彭年的作品作铭,风行一时,称“曼生壶”。此外,不少篆刻作品与茶结下了不解之源。
        《茶字印》带有“茶”(即古“荼”)字印文的玺印。秦汉以前,茶字印甚少。目前仅从现存古玺印痕中可以看到如“牛荼”和“侯荼”等印章。直到清代,印人篆刻以茶事为内容的印作明显增多,其中有“西泠八家之一的黄易和篆刻大家吴昌硕的不少杰作。茶印按字义内容分,大体可划分为切题印和题外印两大类。前者即以茶事为题材的印章,后者即非以茶事为题材而有“茶”字的印。以性能分,可归纳为实用印章和篆刻艺术印章两大类。
        《张茶》汉篆圆形白文印。系一张氏以“茶”为名者的私印。刊于清代陈介棋所辑《钟山房印举》。是迄今史料中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茶字印。全印清丽灵动,刚朗洒脱。
        《煮茶亭长》项元卞(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居士,又称墨林山人,别号香光居士、退密斋主等,浙江嘉兴人,明代大鉴赏家,兼能书画。其收藏之富、鉴赏之精,在明代私人收藏家中堪称巨擘。项元卞钤元代画家王蒙的《太白图卷》一方“煮茶亭长”朱文长方印就是其中的一枚闲章。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椎,曾当过小官,元末农民起义时,弃官归隐浙江黄鹤山,故以此为号。他善画山水,以结构复杂、层次繁密、笔法苍秀为特色。项元卞的这枚四字闲印,与其别号印“惠泉山樵”朱文长方印“癖茶居士”的白文方印一起,展现了项元卞酷爱书画收藏,而且又常在山间小亭中煮茶听泉消度时光的情景。
        《茶魔诗史》白文方印,见于明代篆刻家常州人程大年的《程大年印谱》中,此印仿秦“曰”字格白文印,但在印文,布排等方面有仿效明代安徽篆刻家苏宣之意。笔画两端略细,横画两头上翘,为了打破界格平整、规矩的结体,四字以一大一小、一小一大参差布局,使其字体一结构协调,朱白相间合理,整体秀美而不疏散,庄重而不死板,是一枚集古拙与妍丽于一体的篆刻艺术佳作。
        《茶熟香温且自看》朱文方印,此印文出自明代画家李日华的一首诗;“霜落蒹葭水国寒,浪云影上渔竿。画成未似将人去,茶熟香温且自看。”边寿民以此为印,当是用以表达自已在扬州卖画的景观和心情。古代文人画家生活贫困且又孤傲自赏的性格浓缩于该文字中。边寿民(1684-1752),初名维祺,字渐僧,号苇间居士,江苏淮安人。晚年在扬州地区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工诗词、书法,画山水、花鸟、尤为擅长画芦雁。边寿民曾在乾隆癸年作的《芦雁图卷》上钤有此篆刻印章。
        《赐衣传茶》刘墉(1720-1804),字嵩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在《姜宸英草书刘墉真书合册》中,刘墉钤有一方“赐衣传茶”朱白相间印。据载,在唐、宋时期,皇帝有将三品以上官员穿的紫色官服赐予僧人以示尊宠,称为“赐紫”,而清代的黄马褂例准由巡行扈从大臣穿着,其他大臣有功才能赐黄马褂。据典籍载,帝王为示皇恩浩荡,向臣子赐茶之举早在唐代就开始了,而刘墉此方印,不知是为了纪念乾隆十六年考中进士时皇帝赐衣传茶的荣耀,还是铭刻在任时曾受到皇帝恩宠的难忘经历。此印文布局别具一格,“赐衣传茶”四字中,仅“衣”字是朱文,其余三字皆白文,“衣”字笔画线条细匀、光滑、柔美,白文斑驳、细涩、凝重,朱白色彩对比强烈,十分醒目,刀法,篆意古朴秀丽,极具情趣。
       《一瓯香乳听调琴》朱文长方印,这是乾隆皇帝的一枚闲印,曾钤于明•画家文伯仁的《金陵十八景册》。文伯仁,字德承,号五峰、摄山老人,常州人,文徵明的侄子。他擅长画山水、人物画,山水画仿元代王蒙,笔力遒劲,岩峦郁茂。根据此印可知,该画册曾经乾隆皇帝过目审定。印文中“香乳”一词指的是香茶。安徽省怀远县城南郊有一“泉水甘白如乳”,故名“白乳泉”。用此泉水烹茶醇香可口,苏东坡曾将此泉誉为天下第七名泉。“一瓯香乳听调琴”印文与唐代周昉作的《调琴啜茗图》之画名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明清文人品茶听琴的意蕴与唐代宫廷后妃们品茶消食听琴的闲适生活有别。前者为听音外之音、后者为听音、品茶、弄琴。听音历来是文人雅趣之一。
        《含英咀华》这是乾隆另一枚闲章,朱文方印,钤于宋画家马和之《召南八篇图卷》。马和之,钱塘人,官至工部侍郎,人物、山水、花鸟画无所不能。据记载,宋高宗赵构特别看重他的画,乾隆帝对宋代名家所作当然也视如珍宝。此印文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进学解》中“沈浸酡郁,含英咀华”句。乾隆的这方闲印不仅表达了对大文豪韩愈的仰慕之情,且显示出他是一位深谙茶事、茗品的茶道中人。此印文字线条粗细大略一致,刀痕流畅,线条造型巧妙,独具匠心。
        《伐薪汲泉亦足名士》朱文方印,作者赵怀玉。赵怀玉,字仪孙,乾隆时举人,官登州知府。好学、工诗、与同里孙星衍、洪亮吉、黄景仁并称孙洪黄赵。他在《题钱维城仿文人山水卷跋》中钤有一枚“伐薪汲泉亦足名士”。赵怀玉在此将伐薪汲泉者划归为名士之流,这不仅是作为一个好茶之人对蔡君谟、汪士慎的仰慕,而且也是他厌倦仕途,向往伐薪汲泉煮茗的隐士生活思想的流露。
        《茶熟香温且自看》朱文方印,仿汉印风,苍劲古拙,清刚朴茂,为典型浙派篆刻代表作,见于《西泠四家印谱》,作者黄易。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庵等,杭州人,能书善画,爱好诗文,对金石考据之学尤为专心,所刻“茶熟香温且自看”阳文印,取法晋之朱文印,方硬茂劲,排列整齐规矩,“茶熟”、“自看”两字一行,相互对称,“香温且”三字则均匀地安排于其中,七字布局平稳、和谐,一派安详之气。从其篆刻刀法上则可观赏到浙派篆刻特有的切刀法,刻切成点、连切成线所产生出来的一种斑驳古朴、苍劲挺拔之金石气息笔笔可见。同时,其斑驳之状又似有一种凝练厚重、水墨淋漓的笔墨渗透纸背之效果,令人玩味无穷。另外,印章两边刻有长跋边款,密密麻麻,就如两块袖珍碑石,其中一边刻有李竹懒的一首“茶熟香温且自看”诗,另一边为百余字的长跋,介绍李竹懒的其人其诗,为此印平添了不少艺术趣味。
        《诗题窗外竹,茶煮石根泉》刊于《明清篆刻流派印谱》,作者黄易。该印为五诗联,共十字,自右至左以三、四、三对等排列,将笔画少的“外”、“竹”合于一处,令视觉并为一字,形成直观九字为宜,以显浙派宗工稳的筹谋。此印更妙在不均等划地,拱“荼”字为全印的核心,破平板为参差多变,增行气以轩昂生动。细读此印文,知道黄易不仅好诗、善书、精篆刻,而且是一位识泉知茶的高手。
        《松窗听雪烹茶》这枚印章见于弘旰的印谱。朱文长方印,此印文篆体。在篆体中,笔画多求简势,显得清丽、雅致。在古人眼里,岁寒三友之一的松柏具有人一样的品质,迎风傲雪,此性与茶之高洁纯真的品性相同,而松有延年之意,茶有长寿之用。复读此印文之时,一幅描绘文人生活情趣的茶画仿佛展现在眼前:高山松林下的茅屋中,有一老者坐在窗前,屋外是大雪纷飞,屋内茶炉火焰正旺。弘旰为清宗室,字卓亭,号恕斋、一如居士等,满州人。能诗,工书画,治石印。
        《茶梦轩》白文方印,作者赵之谦(1829-1884),字益莆,号悲庵、冷君等,浙江绍兴人。能诗文、善书画,尤精篆刻,初拟丁敬,既学邓石如,后乃合徽浙两派,力追秦汉。从印文、边款内容、篆字章法、布局、刀法技蕊等诸方面而言,都是一枚值得细细品味、慢慢鉴赏之印中佳作。“茶梦轩”印刊于《赵之谦印谱》。减去一笔的今之“茶”字,从赵之谦开始入印。此印章法,虚实对比强烈,线条匀实,用刀稳健,结字朴茂,有汉印遗风。另有一则边款:“说文无茶字,汉荼宣、荼宏、荼信印皆从木,与茶正同,疑荼之为茶由此生误。”边款所举三例印蜕已不可复见,据检索,在《续汉印分韵》中存录有两个“茶”字,与“茶梦轩”之“茶”字十分相似。赵氏不排斥此“误”字,而大胆引进于自已的创作者,体现了博采旁求的气魄。
        《天水香凝六一泉》朱文方印,作者陈豫钟字浚仪,号秋堂,清代钱塘人,精六书,篆书得唐李阳冰之法,曾受到官至礼仕阁大学土阮元的赏识。阮元在浙江任巡抚时作祭器,陈豫钟摹古文勒铭其上,此篆铭深受阮元的赞赏。陈豫钟在印文中将六一泉水视为“天水”一般,足见其爱泉水、好饮茶、慕前贤、思隐逸之心。此印朱文线条细秀遒劲,边款“仿鸿寿法,辛西冬十二月秋堂作”。
        《家在江南第二泉》朱文方印,作者徐三庚。徐三庚,字辛,号袖海,清代浙江虞人。工篆隶书法,兼刻印,宗邓派篆法又法赵之谦之风格。此印篆文字七字其“二”字以最简的笔画,最少的占位,豁布局于“家”、“泉”二字之间,在笔画多寡悬殊,字数又为单数的情况下,使之章法紧凑、浑然一体,其篆刻线条精细圆转、刚健,竖笔略带勤弧形,使其严谨之小篆笔意顿呈婀娜动态、妍丽逸秀之美。
        印文听“第二泉”指的是无锡惠山泉,相传唐代陆羽在评定天下水品之后,惠山泉以其水质甘美、冰冽、纯净被列为天下第二泉,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曾为惠山泉书“天下第二泉”五字,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泉亭后壁上。乾隆南巡时曾到惠山泉品水试茶,并赋诗一首:“惠泉画麓东,冰洞喷乳糜;江南称第二,盛名实能副;流为方圆池,倒石卜栏口;圆甘而方劣,此理殊难究;对泉三间屋,朴断称稚构,竹炉就近烹,空诸大根囿。”徐三庚镌刻此印,不但因惠山是其家乡备感亲切,同时为第二泉历史努比流传的诸多茶情佳话而深感自豪。
        《荼苦》朱文半通印,作者吴昌硕(1844-1927)。此印刀笔郁茂遒劲,苍厚流畅,字里行间盈溢着书情墨趣,典逸风骨,是一件吴派佳作。刊于《吴昌硕印谱》。
        《荼屯》朱文方形私印,作者吴昌硕。此印左右排片,天密地疏,上紧下松,首敛脚舒,中实外虚,苍秀空灵。屯字略高于右边的“荼”字,还着意将左半部“屯”的左笔代作印边而戛然击残,以求机变,匠心独具。刊于《吴昌硕印谱》。
        《茶禅》朱文方形印,作者吴昌硕。左右排片,但不平分秋色,“禅”字略大,且右偏旁稍耸,使天头错落多姿,以虚出大块下面中腹,息息顾应于上、左、右三面亦断亦续的漏痕印边残迹,使全印灵动古朴,给人以香烟缭绕,禅意弥漫,诡秘深邃的佛家氛围。刊于《吴昌硕印谱》。
        《茶(押)》今楷朱文印,作者吴昌硕。此系以最大众化的楷书字形入印,通俗而不失典雅。左下方符押图案,像一把茶壶,但又有逼真于现实,仁智互见,印外有音。“茶”字用笔,纵为上粗下细,横厘右肥左瘦,经线上实是虚,纬线右重左轻,交错复替,又让四周不粘边栏,赐静“茶”予勃勃生气,丰满耐看。再将符押图记妥帖地安置在印面的下方,犹若秤砣,趋势翘首右上方的“茶”字,两者俯仰默契,相谐天然。刊于《吴昌硕印谱》。
        《茶香》阴文印,作者齐白石(1864-1957)。印面不大,却似寻丈巨制,单刀直冲,痛快激越,系大匠手笔之力作。刊于《齐白石印影续集》。
        《下里茶饭》白文方印,作者陈师曾(1876-1923)。结字、章法、刀法随意而爽利,既有私门吴派的韵味,又有自已的洒脱的风范。刊于《陈师曾印谱》。
        《饮茶粤海未能忘》朱文钟鼎大篆多字印,印文为毛泽东诗:“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作者韩登安(1905-1976)。全印古朴苍润,秀雅劲逸。刊于《西泠艺丛》。
        《小荼•小荼心赏》“小荼”为朱文方形名印、“小荼心赏”为朱文方形印。作者钱君匋(1906-?)。“小荼”是钱君匋年轻时曾用名,边款待记:“一九二九年前后余曾名小荼,君匋记。”印作清丽秀逸,隽永极致。刊于《钱君匋印存》。
钱君匋印存

编辑:付裕

关键词:篆刻 朱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