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回望之四:南运河·吴桥水 ·东王墓

全国政协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考察报道之四

2014年06月27日 15:30
分享到: 

  干涸的南运河

  出了天津之后,全国政协京杭大运河保护和考察团几乎是追着著名的南运河跑。一路上,考察的重点是京杭大运河上的水利枢纽,其中包括子牙新河枢纽、捷地闸、代庄闸以及河道、河岸设施的保护情况。特别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永济渠,就是我们路经的这一段。

  永济渠开凿于公元608年,隋炀帝杨广为赶工期,委派众多酷吏率五万监工日夜严管着百万余男女河工在千里河堤上奋战,“死者大半”。史籍《开河记》曾记载了修河民工的悲惨生活。

  京杭大运河,就是这样经历了无数代河工艰苦努力而成为今天令人骄傲的大型人工河流,然而我们今天所见之处,已经成为了干涸的河流,拖拉机一过,扬起了滚滚尘土。据当地老乡说,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京杭大运河里很多河道还可以行船,可是今天,想看见运河流水只能是一个梦想。

  位于沧县的捷地闸是一座很重要的水利闸口,现在仍然完好地保存了乾隆的亲笔御碑和闸门上引进于上世纪30年代由德国进口的水利设备,现在已经成为文物。据说乾隆乘船下江南时,醒来问纪晓岚,这是什么地方?此时正好船到捷地闸,而当地的口音“捷地”和“绝帝”谐音,为避讳故,纪晓岚随口答道:此处正是醒龙镇。

 

  吴桥———买来河水不能喝

  5月14日下午,汽车一进入中国杂技之乡吴桥大家就兴奋起来——因为在进县城的路上看见了大运河,而且,运河里有着还算清澈的河水,是别处所不见的。

  吴桥是中国杂技艺术之乡,是世界杂技的摇篮,现已被文化部定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定为中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候选项目。吴桥杂技的兴盛与发展与大运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地流传下来的古老的“锣歌”唱道:“南京收了南京去,北京收了北京游;南京北京都不收,条河两岸度春秋”。当地人说的“条河”,就是指京杭大运河。

  但是,大运河吴桥段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就已经断水,而近年来也只能到上游的水库买水,以供农民抗旱生产。据吴桥县的领导介绍,去年县里向上游买了170万立方米的水,每立方米的水价是1分3厘,今年已经涨价到3分。更为严重的是,上游的污染企业乘机排污,花钱买来的水根本不达标。原以为南水北调会给吴桥带来希望,可是结果因为此处污染太严重,调水并不经过此地。

  听得此番话,刚才还喜上眉梢的考察团成员的笑脸,立即凝固住了。

 

 

      苏禄国东王墓

苏禄国东王墓

 

  苏禄国东王墓见证中菲友好历史

  考察团进入山东德州城的第一站就是去参观苏禄国东王墓。在这里,有一个充满传奇的故事,它见证了中菲友好的历史,580年来不断被人们所追忆、所感叹。

  1417年(永乐十五年),菲律宾西南部的酋长国苏禄国东王巴督葛叭答刺率西王、峒王,连同眷属、随从340多人,不远万里前来中国访问。九月,在三王沿着京杭大运河归国的途中,东王巴督葛叭答刺在德州不幸染病去世。卜报到京,明成祖深为痛惜,立即派礼部郎中陈世启带着自己亲书的祭文赶赴德州,为苏禄国东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东王长子都马含随西王、峒王回国继承王位,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刺、三子安都鲁及随从十人留居中国至死,并陪葬在苏禄国东王墓东。清雍正九年,苏禄国王苏老丹访问中国,根据东王第八代孙请求加入中国国籍的要求,转请清廷批准,从此,他们的后裔取东王次子温哈刺、三子安都鲁开头第一个字为姓,逐渐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如今,在苏禄国东王墓的周围村庄里,以闻、宁二姓者都是苏禄国东王的后人。

  我们的导游小姐安静就是东王三子安都鲁的第19代孙女。安静还告诉我,他们和祖先一样,依旧信奉伊斯兰教,而且苏禄国东王在德州的后人现在已经发展到第21代孙了。更巧的是,考察团里的老专家罗哲文先生,竟然就是解放后首次修复苏禄国东王墓的专家。

  罗老先生回忆说,"那是1973年,国家为了加强国际间的友好往来,于是派来了北京的专家,修复苏禄国东王墓。我们来的时候,陵墓已经很荒凉,现在的变化已经很大。"

  导游安静在安安静静地听罗先生讲述往事,眼睛里不时流露出亲切而感激的目光。

  苏禄国东王墓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京杭大运河文化长廊上重要的旅游景点。

 

  (本文原载2006年5月16日《人民政协报》一版、记者孙炜)

 

编辑:付裕

关键词:东王 王墓 禄国 国东 吴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