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童道明:婉拒的技巧

2014年07月07日 11:01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作为婉拒的铺垫,在信的开头,袁枚先写了四句很有感情色彩的话语:“十年旧雨,相晤邗江,彼此须眉,都非畴昔”——相交十年的老朋友,偶然相逢在扬州,大家都比从前苍老了许多。然后切入正题……

  朱自清写过一篇题为《如面谈》的文章,说写信要“如面谈”,而且“比‘面谈’需要更多的心思和技巧。”特别是遇到一些棘手事,比如要婉拒别人的请托之类,便更需煞费苦心了。

  举两个明清文人的书札作例。

  有个名叫陆学博的士绅请汤显祖写墓铭,汤显祖回了封简短的信:“文字谀死佞生,须昏夜为之。方命,奈何?”

  写碑文墓铭一类的文字,不外是对墓主生平作浮言谀词的吹捧,是见不得阳光的,只好违命,有什么办法呢?

  《牡丹亭》作者三言两语婉拒了请托,态度很坚决,语气却委婉:他,一个光明正大的人,总不能去做“须昏夜为之”的事呀。寥寥数语,汤显祖的心灵与心思、风骨与风趣、机警与技巧,跃然纸上。

  有个名叫杨山斋的扬州地方官要向袁枚讨借玉版《兰亭》,珍贵家藏,岂能说借就借!即使拒绝像杨某人这样的朝廷命官的过分要求,《随园诗话》作者也有足够的勇气与智慧。作为婉拒的铺垫,在信的开头,袁枚先写了四句很有感情色彩的话语:“十年旧雨,相晤邗江,彼此须眉,都非畴昔”———相交十年的老朋友,偶然相逢在扬州,大家都比从前苍老了许多。然后切入正题:“所借玉版《兰亭》,理宜呈上,缘匹夫怀璧,形影相随,譬如野妾山妻,虽非绝色,其不肯寄宿邻家也明矣。”译成白话文大概是这样:“您向我借玉版《兰亭》,照例自然应该立即送上,可是平民百姓身边一块玉璧,是像形与影一样不可分离的,就如山村里的女人,虽然不太漂亮,但也不肯在邻居家留宿,这也是合乎常情的道理呀。”

  袁枚就是用这样富于弹性与幽默的文字,婉拒了杨山斋的要求,不卑不亢,入情入理,既给自己保住了尊严,也给对方留住了面子。

  这样周全地包装自己良苦用心的“婉拒”,也许只有如朱自清所说的“需要更多的心思和技巧”的书信才能做好。现代人用电话、手机短信取代了书信,但电话与手机短信能完成如此圆密的心智活动吗?“断然拒绝”、“对×××说不!”我们在行,但古人擅长的“婉拒”的智慧与文字机巧,我们欠缺了不少。如果说“婉拒”也是一种文化,那么这种文化随着书牍文化的逐渐失势而逐渐失色。

  中国的书牍文化源远流长,到了明清两代达到鼎盛。我曾在潘家园很幸运地购得一部著名的中国早期书信选集———周亮工在明末清初编辑的《尺牍新钞》,书前题名《选例》的序文里,有“或映照苦心,或阐扬逸行”的提法。汤显祖的《答陆学博》和袁枚的《复杨山斋》不就是“照映苦心”的范例吗?

编辑:罗韦

关键词:婉拒技巧 童道明 袁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