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历史是一道“思考题”

——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冯小宁谈甲午战争题材影视剧创作

2014年07月21日 09:03 | 作者:谢颖 杨雪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编者按:

  120年前,中国的大海上波涛滚滚,炮声隆隆,甲午战争战败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如今,历史已走过两个甲子。

  20多年前,一部电视剧《北洋水师》让人们看到了一批仁人志士的拼搏与悲壮;2012年,一部电影《甲午大海战》再现了这场发生在黄海的惨烈战争的历史;2014年,这两部电视剧、电影的编剧、导演冯小宁又创作了40集电视连续剧《东方有大海》,讲述以萨镇冰等为原型的海军战士,在甲午战争后至抗日战争结束,保护国家一万八千公里海防线的故事,目前该剧正在紧锣密鼓地拍摄中。

  历史早已远去,但历史不能被忘却,今天的语境下,如何对待和反思这段历史?在本报记者的专访中,冯小宁导演讲述了他25年来对甲午战争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和思考。

01300000194281121530654794854

 

5277624_170127037361_2

 

 

  一而再,再而三的“执着”

  问:从《北洋水师》到《甲午大海战》,再到《东方有大海》,您为什么对甲午战争这个题材如此执着?

  答:我在25年前创作了电视剧《北洋水师》,当时接触到这个题材,对它的了解并不多,但是在踏入了这片海之后,才知道这片海有多深,这段历史有多深。什么意思呢?甲午战争,中国海军的兴衰实际上直接影响到了全世界的历史进程,它是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折点,也是日本民族命运的转折点。当我进入历史的深度去了解到这段历史更多的本相时,我就发现20多年前写作的《北洋水师》,虽然有很多点都涉及了,但是没有写透。虽然当年此剧受到中国史学会众多专家的高度肯定,各种奖项纷至,但是资金的缺少,技术的落后,经验的不足,都给这个充满张力的题材留下了太多的遗憾。这种苦楚一留就是25年。这期间我拍摄了很多战争题材的电影,但是我一直在心里记着甲午战争。

  20年后,我再次创作了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在海战特技上达到当前亚洲前列水准,也再次获得国内外奖项,但电影的容量实在无法承载如此厚重的故事。我以前拍摄的《红河谷》、《黄河绝恋》都能把故事讲清楚,它们涉及的是一两个人物的命运。甲午战争则不一样,它涉及的面太宽了,人物太多,观众会糊涂,破坏电影观赏性;但如果不写这笔,又有失严谨。同时电影市场的青少年化和极度快餐娱乐化,也使这个题材在思想层面失去了更广泛的空间。于是,以电视剧这个观众群体最广泛的艺术形式再次创作这个题材,成为了一个新的使命。把一个故事一而再、再而三,用25年的精力反复创作,在中国影视中是没有的。

  问:您希望用电视剧的方式使甲午战争这个题材有更广阔的思想空间?

  答:甲午战争、北洋水师这些名字在现在青年中或许已经显得有些生疏了,但却会使我们这一代人心头为之战栗。中国的影视文化在最近十几年低俗化、娱乐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电影市场,导致它抽空了影视文化对民族命运和整个社会价值观应该承载的责任。在今天的和平年代为什么要去再现这段战争的历史?古人说,知耻而后勇。今天,我们的社会日益浮躁,文化也是这样,有多少人会去反思历史教训?历史不是只知道概念的填空题,而应当是思考题,思考的成果比填多少空都管用。尤其是对于年轻人,从历史中汲取真实的反思,而非纵容他们脑中充满电玩和戏说,历史的教训不能随便忘掉。

  所以,我一直至力于“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之创作。始终把“好看、感人”作为创作的基准点。从理论上说,“寓教于乐”是一种片面的提法,会导致单以娱乐作为文艺作品形式上的标准,事实已无情证明了这一点,泛娱乐化已形成文化主流。我认为应同时提倡“寓教于情”,世界上所有思想、有艺术水准的好作品无疑都是感动人的,反之,能感动最广大人心灵的就是好作品,而许多优秀作品也不是一个“乐”可以负载的,如人类各时期的大量悲剧作品。

编辑:罗韦

1 2 3

关键词:甲午战争 冯小宁 北洋水师 政协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