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电子垃圾之都”转型步履维艰

体制受限 资金短缺 技术薄弱 土地掣肘

2014年07月24日 09:26 | 作者:陈冀 李舒 孔祥鑫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是全国甚至全世界最大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地之一,严重的污染问题让贵屿被称之为“全球最毒地”。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进行集中拆解处理本是实现集中治污的最佳出路,然而,循环产业园建立四年来,体制受限、资金短缺、技术薄弱、土地掣肘等重重困境使“电子垃圾之都”的转型举步维艰。

  循环经济产业园进展迟缓

  从2005年提出方案,建立规划园区,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推进一直进展缓慢。目前虽然开工建设也有比较超前完备的规划,但落实情况不尽人意。

  建立健康有序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集中拆解、集中治污有望彻底解决目前拆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户户冒烟”的现状。贵屿镇自2005年10月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废旧家电回收利用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10年8月,广东省发改委又把贵屿镇废旧电器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园列入省重点项目。当年12月,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破土动工。

  该产业园总占地面积2500亩,首期500亩,计划2015年12月全面建成,将规划建设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废旧塑料再生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处理、综合废物处理四大功能区,配套建设国际环保技术研发交流、人才培训、综合服务、物流四大中心以及稀有金属、废旧物资集散交易市场。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产业园区内除有大块平整的土地外,生产场景较为冷清。作为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目前最大规模的竣工项目,家电整机拆接项目占地20多亩显得格外打眼。项目建设方——汕头市TCL德庆环保资源有限公司由TCL和汕头当地企业、潮阳区政府共同出资组建,车间现场有废旧电视机、空调、冰箱、洗衣机以及电脑等多条拆解线。

  园区内几排平房是安置拆解户的,但只有几家在正常生产,其余都是大门紧锁。据称,有的还未入驻,有的入驻后又处于停工状态。各类环保设施建设也还未启动。而即使是已搬入园区的拆解户也大多沿用传统的工艺技术,除了安装了集气罩,将气味控制在一定范围外,切割现场也依然烟尘滚滚,入园只是换了个空间而已。

  跑不了部委管不了村镇

  记者深入调查了解到,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虽然成立了管委会,但其管理架构的实际运行却面临着上下挤压的尴尬境地:跑不了部委、管不了村镇。此外,资金也成了一大难题,根据中山大学方面的测算,贵屿所有环保工程项目需要投入资金将超过18亿元,当地财政根本无法承担。

  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涉及发改、经信、建设、国土、规划、财政、环保、税务等多个领域,需要的牌照是国家部委掌控的,如申报“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需要跟发改委、财政部等沟通;开展稀贵金属交易,需要商务部和央行颁发的牌照;两废(废五金、废塑料)进口需要环保部的审批等。但由于目前管委会职级太低,行政资源有限,跟上级政府很难短距离接触,沟通效率不高。“往往一个申报项目还没走出区一级政府,国家有关部门就已将项目批给别的地方了。”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主任张楚丰无奈地说。

  与此同时,管委会跟市、区各部门以及镇、村之间的关系有待理顺。目前管委会跟贵屿镇政府是两套班子,管委会专门负责园区内的建设,园区外的工作则是镇政府负责。“要在今年底前将散落在园区外的拆解户全部组织入园,双方的协调可能存在严重问题。”另外,设立管委会是为了实现“园区受理审批,就地办结”,但到目前,管委会并没有得到充分授权。

  另外,综合整治需要的巨额资金,是横亘在贵屿面前的一道鸿沟。根据中山大学方面的测算,贵屿所有环保工程项目需要投入资金将超过18亿元,其中政府财政投入达到6.3亿元。园区建设到目前为止共累计投入省市区资金4000多万元,但对于总的建设投资,这只能是杯水车薪。

  据贵屿镇镇长林秋荣介绍,这些支出中还不包括征地。2500亩园区用地中,剩下的1762亩用地,要实行统征。按照首期500亩每亩27万元的征地价格计算,1700亩地就得按近5亿元。未来二期还有5000亩地要征收,靠财政资金几无可能。

  除了数十亿元征地款的来源难题外,对贵屿已经存在的河流底泥、土壤污染的治理,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资金需求更大。当地财政根本无法承担。林秋荣等人表示,只能力争通过上级拨款、地方财政配套和社会捐资等方式筹措资金。

编辑:罗韦

01 02

关键词:贵屿 产业 园区 拆解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