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文言文翻译“神器”受追捧 专家称正确率不高

2014年07月28日 08:35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是有效工具 还是娱乐游戏

  文言文翻译“神器”,你也来试试?

  近日,一款百度文言文翻译工具在网络上受到关注,一时间,网络热词、流行歌曲都成为了网友的实验对象。其实,文言文形式被热捧并非独有。几年前,一本名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散文随笔集就曾在年轻人中热销,该书名取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有人说,“80后”、“90后”、“00后”是吃着“快餐文化”长大的一代,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没什么兴趣;但也应看到,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语英雄》、《中华好诗词》等热门电视节目中,参赛者是清一色的年轻人,观赛者中也不乏年轻人的身影。所以,文言文翻译工具被关注也就不奇怪了。

  学习文言文有现实意义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最主流的书面语体,是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当代人学习文言文,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由此获得直接进入古代典籍、与古人进行对话的能力与体验。北京大学中文系程苏东老师认为,任何翻译都会造成文本原意的增减。文言文是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扇窗,如果想要获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认识,就不能止于阅读介绍性的著作,而应该真正翻开书本,进入其中,而这就需要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李无未教授认为,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联系很大,现代汉语的很多词汇源于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的词汇语法。同时,学习文言文还能丰富现代人的文化内涵,帮助其养成谦恭的气质。

  其实,文言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课本为例,从小学六年级的《学弈》、《两小儿辩日》,到初中的《论语》十则、《曹刿论战》,再到高中的《兰亭集序》、《陈情表》,一批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文言文贯穿始终,高中毕业生具备了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外国人眼中的文言文

  在喜爱中华文化的外国人看来,中文的形之美在于汉字,中文的韵之美则在于文言文。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师肖宁遥回忆起在海外教学的经历:“我在印尼讲学时,曾经教授古代汉语。当学生读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不禁莞尔;当读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不免嗟叹;当读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觉潸然;当读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禁感慨。从学生上课时虔敬的眼神,以及课后递来刚写就的小词,我知道,他们能够理解文言文所传达的文化信息。”

  马来西亚留学生瑞琪从小学习汉语,水平不低。她认为,文言文句子优美,内涵丰富,是汉语的精髓。“用文言文翻译器把现代歌词等通俗的话语翻译成文言文,能唤醒人们对于文言文美感的触觉,让更多的年轻人以更容易接受的轻松方式走近文言文。”她说。同样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廖蕙杏告诉记者,她最喜欢的一句文言文是:“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编辑:于玮琳

01 02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神器 文言文 传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