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融十条”开出药方 配套政策需落实到位

2014年08月04日 10:26 | 作者:程丹 |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为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精神,证监会公布了被称为“融十条”的落地措施。这十条举措可谓开对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药方,从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缩短企业融资链条入手,旨在缓解资本市场环节中的融资难现象。

  融资难、融资贵是我国实体经济多年来的顽疾,从国务院到证监会,历年来出台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但融资成本却未见有丝毫降低,反而融资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把实体经济拖进了“水深火热”的境地。具体分析,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众多症结积重难返,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之间互动不够,直接融资渠道发育迟缓,相应配套政策没有落实到位。

  此番证监会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出发,在加快发展直接融资的指导思想下,强调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创业板制度,引进活水,给符合政策的互联网和高新企业大开绿灯,并将中小微企业的主要股权融资功能详细区分至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等多个层面,给急需资金补给的中小企业指出了明路。目前,多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中小微企业已通过定向增发、股权质押贷款等方式提高了融资比例,实现了投融资的直接对接。可以预料的是,随着挂牌企业数的快速增加以及做市商制度的启动,新三板这一瞄准“草根”企业的融资平台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融十条”首次提出对证券公司资管、直投、理财等业务,以及基金公司子公司业务进行检查,清理不必要的环节,缩短融资链条,这意味着从今年开始针对基金子公司业务、券商资管业务的加强监管将会延续,以往机构大创新中遗留下来的通道化、简单化、低技术含量等问题将会得到改善,融资被迫“绕远路”的情况有望被终结。

  眼下,解决企业融资饥渴的汤药已经备齐,关键是各相关部门在及时喝下这味药剂时是否还存在困难,法律框架内、执行层面上是否隐含障碍,这些都值得关注。

  此外,除了证监会,还需其他部委出台细则进行配套,只有把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从企业融资需求出发,才会打破2011年“国九条”以及后来历次有关减轻小微企业负担政策难以奏效的窠臼,融资新政才不会变成一纸空文,实体经济才能避免陷入新一轮融资贵痛苦之中,从而得到实在的“输氧供血”。

 

 

编辑:罗韦

关键词:融资 政策 企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