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独家】埃博拉病毒凶猛 委员建议尽快启动研究

2014年08月06日 07:53 | 作者:李木元 李保军 洪建国 刘喜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解放军第302医院专家赵敏、毛远丽、赵景民、秦恩强、姜素椿强调:隔离防护最关键

  传播:唾液也可能是途径

  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赵敏介绍,接触传播是埃博拉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据统计,被感染者1毫升血液中会含有1万至100万个埃博拉病毒,哪怕是咳嗽喷出的一点唾液都有可能是致命的。上一次疫情流行,7位患者就是由于参加葬礼时共用同一盆水洗手而染病的。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的重要因素。如在苏丹流行时,与病人同室接触和睡觉者的感染率为23%,护理病人者为81%。

  此外,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有一定可能性,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

  检测:确诊要在实验室

  解放军第302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主任毛远丽介绍,对埃博拉病毒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可通过基因扩增和病毒培养来确诊。用基因扩增技术可以检测出患者血液中的埃博拉特异性片段,通过病毒培养就可以分离培养出患者血液中埃博拉病毒。

  该院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主任赵景民还介绍,可以通过检测血清查出抗埃博拉病毒lgM抗体(发病后2~9日出现,可持续1~6个月时间)、抗埃博拉病毒lgG。同时,检测血液或体液中埃博拉病毒RNA和血清埃博拉病毒抗原,必要时可进行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

  治疗:主要是对症

  赵敏表示,埃博拉出血热临床早期症状无特殊性,应注意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如拉沙热、黄热病、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相鉴别。目前,对埃博拉出血热尚缺乏有效疫苗和特效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同时,她还指出,美国和加拿大Tekmira制药公司研发新药正在进行临床前人体试验,其中TKM-Ebola是一种微小RNA抑制剂,有望用于临床治疗。

  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与研究中心副主任秦恩强说,当病人出现脱水时,需要利用含有电解质的液体实施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重症病人需要重症支持治疗。

  抗击非典英雄、著名传染病专家姜素椿教授指出,抗病毒治疗对埃博拉病毒感染无明显疗效,有计划地收集埃博拉病康复患者的血清,分组对感染埃博拉病毒的老人、儿童、妊娠妇女,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进行早期输注,可能会取得较好的疗效,晚期输注效果可能不明显。

  防控:加强隔离和防护

  赵敏认为,目前埃博拉出血热尚无疫苗可预防,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关键。

  从非洲回来的人员要进行严格检疫,有过疾病接触史的人员要实施隔离观察,以控制传染源。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咽痛等临床症状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各级医疗机构要提前进行培训,做好防护演练。医护人员充分了解疾病的相关信息,遇到可疑病例要高度防护,尤其是收治疑似病例的,更要严格做好防护。

  姜素椿提醒民众要提高对埃博拉病毒的认识,当前无特殊情况尽量不要去疫区活动,如果必须前往,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不接触病人,重要的是要减少与高危动物的接触,包括不要拾取在森林中发现的死亡动物,也不要处理动物生肉。

  此外,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60℃30分钟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2分钟可使之完全灭活。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醚、去氧胆酸钠、β-丙内酯、福尔马林、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感染性;钴60照射、γ射线也可使之灭活。

 

编辑:付鹏

01 02 03

关键词:埃博拉 埃博拉病毒 临床表现 传染 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