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建议建“张贤亮文学馆”

2014年08月08日 10:26 | 作者:庄电一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1988年,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红高粱》斩获国际大奖,其主要外景地银川西郊的镇北堡也逐渐进入人们视线。1992年,记者在《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上分别发表了题为《红高粱“红”了镇北堡》《影视界看好宁夏“外景地”》的文章,这也是有关电影《红高粱》外景地的最早报道。

  两篇报道吸引了镇北堡所在地贺兰山林草试验场时任场长袁进琳(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的关注,他不仅将这两篇报道大量复印,广为散发,而且就此率先提出恢复外景地、发展旅游事业的初步设想,得到各方的热烈响应。在具体筹划时,大家一致认为此事应该由张贤亮牵头,借助他的名望和号召力促成此事。

  张贤亮果然不负众望,他不仅当仁不让地扛起了这杆大旗,而且不断完善、提升最初的创意,使这个昔日废弃多年的、充满羊粪气味的古城堡,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和5A级旅游景区。

  作为当时被邀请的唯一记者,我至今仍记得大家1993年初在林草试验场的两间小平房里开会筹划的情景。为了促成这件事,张贤亮可谓不遗余力,他不仅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稿费,而且还动员国外的朋友为此投资。

  记者也满怀激情地给予呼应,马上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中国西部影视城第一笔外资到位》的报道。可以说,西部影城的每一个创意,都来自张贤亮,都凝聚着他的智慧和汗水。

  经历20多年的不断更新,镇北堡西部影城的各项功能日趋完善。近年来,在景区内复原的老银川一条街等诸多景点,更是大大丰富了影城的内涵。

  张贤亮曾对记者说:“如果说,我创作的小说是‘平面文学’的话,那么,西部影城就是我创作的‘立体文学’。”

  我相信,这样的“立体文学”,是没有几个作家能够创作出来的。

  现在的西部影城,集观光、娱乐、休闲、餐饮、购物、体验于一体,成为中国西部题材、古代题材影视剧的最佳外景拍摄基地,已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宁夏之宝,中国一绝”。

  张贤亮创造了这一“宁夏之宝”,他又何尝不是“宁夏之宝”呢?

  扶危助困

  20世纪80年代,张贤亮声名鹊起,各地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请他讲学的络绎不绝,甚至一些地方更是以极为优厚的待遇邀请他去安家落户,希望他能成为那里的文化名片进而产生“名人效应”。

  张贤亮也曾多次应邀出访国外,海外定居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但是,张贤亮哪都没去,他“不可思议”地留恋这个曾经让他“在盐水里反复泡过、在碱水里反复煮过”的地方,留在了这个曾被不少人误读、经济文化至今也够不上发达的小省区。

  张贤亮热爱宁夏这块神奇的土地,为她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改革开放初期,外界对宁夏了解较少,有人甚至把寄给张贤亮的信寄到了宁夏以外的地方,信封上居然出现了“甘肃省银川市”“青海省银川市”“甘肃省宁夏银川”等莫名其妙的写法,宁夏日报就此展开了“宁夏在哪里”的讨论。

  宁夏渴望被认知。

  张贤亮为此感到不平,他不仅利用外出的机会宣传宁夏,而且亲自撰文赞美宁夏。这位作家把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宁夏称作精致的“盆景”。这个提法,既新鲜又形象。

  张贤亮热心慈善,扶危济困,为宁夏人民做了许多善事、好事。在最近十几年里,他连年向希望工程捐款。哪里受灾、谁有困难,他都会伸手援助。2010年,他发起“救生行动”,此后每年都拿出150万-180万元,救助那些家庭困难的大病患者。很多患者通过他的资助,得到了及时医治,缓解了经济压力。

  “希望工程特殊贡献奖”“中国十大慈善人物”等等,这些奖项和称号是对张贤亮慈善事业的最好注脚。2010年,他又出任了“宁夏慈善大使”。

  就在采写此稿时,记者得到消息:由张贤亮担任董事长的西部影城向银川穆斯林孤儿院捐款10万元,资助83名孤儿的生活和学习。

  而对宁夏的文学艺术事业,张贤亮更是给予全力支持。宁夏文联原副主席冯剑华告诉记者,对那些获得了全国性奖项的文艺成果,他还要比照奖励标准再补发一次奖励。

  宁夏文联现任主席郑歌平向记者透露,张贤亮虽然不在文联工作了,但他仍然关注宁夏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仍然把文联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

  2012年,中国文联在北京举办“百花迎春”活动,其中的“宁夏板块”邀请张贤亮参加。当时,张贤亮正在生病,但他还是带病前往。当有关人员向他通报准备创立宁夏文艺基金并希望得到他的支持时,张贤亮当即表示同意,并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拿出方案。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张贤亮 宁夏 政协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