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人民政协报社评:存问题意识更要以问题为导向

2014年08月14日 15:33 | 作者:秦志勇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顺应新时期各项事业开拓发展的必然要求,业已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新常态。

  问题时时存在、处处存在。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里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会有问题存在。所以,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矛盾运动永无止境,旧的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

  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因为问题是无时无刻的客观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者不同的地方,都存在属于自己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预言,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改革开放之前,我们长期存在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目前这一矛盾还没有完全解决。改革就是解决矛盾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问题倒逼出来的。当年一些地方率先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要解决吃不饱肚子的问题。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矛盾依然很多: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军事安全、网络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维护和拓展国家战略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这些都是改革进入深水期的深层次问题,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问题。

  有问题可怕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共同解决问题,而不能被问题牵着鼻子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遇见问题绕着跑,或者敷衍塞责,这些消极的态度于事无补,并不可取。只有不掩盖问题、不回避问题、不推脱问题,正视问题、重视问题、研究问题、解剖问题,才能掌握主动权,真正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需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是解决问题的必经过程。调查研究,实现了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这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措施和方法。

  人民政协的调研、视察、提案以及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等,都是政协各参加单位或委员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某一重要问题,与党政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或共同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或进行协商议政的民主形式。全国政协7月22日召开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题协商会,俞正声主席在会上指出,一次会议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研究清楚,需要我们长期关注、持续研究、积极建言。

  如何做到长期关注问题和持续研究问题呢?

  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题协商会的主题为例。首先要研究如何强化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很不平衡。从区域来说,中西部是薄弱环节;从城乡来看,农村是薄弱环节。为此,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如何进行统筹发展,文化资源如何向老少边贫倾斜等问题,需要好好研究、统筹谋划。

  其次,要研究如何有效提供群众需要的服务和产品。服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为此,如何使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同时,要研究体制机制问题。像如何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如何推动更多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等问题,都需要好好研究。

  研究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政协委员都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如果缺乏本领,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候也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会事与愿违,达不到效果。认识好、解决好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本领。各级政协委员要有克服本领恐慌的紧迫感,不断提高驾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要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我们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带着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我们才能向问题叫板、对问题动真,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研究 解决问题 文化 题意 意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