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免费师范生“下不去、留不住”

委员呼吁及时调整免费师范生安置政策

2014年08月19日 09:44 | 作者:韩柳洁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免费师范生“下不去、留不住”

  委员呼吁及时调整免费师范生安置政策

  “国家培养了大量免费师范生,却无法如政策预期地下到基层,支援农村地区教育。免费师范生政策亟须作出调整。”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政协委员、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副局长谭艺琴在一份题为《及时调整免费师范生就业安置政策》的社情信息中急切地发出呼吁。

  免费师范生教育从2007年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试行以来,对于这一政策的意见和改革呼声越来越大。免费师范生政策旨在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建立制度,为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基础,但是在落实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多位政协委员曾在提案和社情信息中呼吁重新审视免费师范生教育制度,及时调整免费师范生政策。

  试行7年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具体面临哪些困境,委员们又有怎样的意见建议?近日,记者采访了部分免费师范生和政协委员。

  免费师范生:

  “政策限定过死,就业很无奈”

  今年刚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刘景,在经过一番挣扎和思考后,不得不放弃报考社会学研究生的念头,回到老家安徽的一所中学任教。放弃的原因是作为免费师范生的他必须履行毕业后回户籍地从教10年的义务,如果违约不仅要赔付学费150%的违约金,还会计入诚信档案。“违约的成本太大,从诚信道德的角度来说,既然签了协议还是应该遵守。”刘景告诉记者,免费师范生政策对就业的种种限定让大多数免费师范生毕业面临就业时都免不了这样一番挣扎。

  刘景来自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辖属的一个小镇,用他的话说是“糊里糊涂”填报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班。“报志愿时看到免费师范生提前招生、优先录取、免学费就报了。”刘景直到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才知道免费师范生除了免学费以外还有10年的定向服务义务。这项规定一开始并没有让他觉得负担,反而很高兴——能够从农村到大城市读书,还不需要父母负担。但是到了大学后,刘景的想法逐渐发生了变化。

  刘景在大学里一直热衷于社会公益活动,读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从事公益事业一度成为他的梦想。但是当梦想不断壮大时,刘景愈发感觉到免费师范生定向就业规定的“束缚”。临近毕业时,违约的念头在刘景的心中反复酝酿,最终因为不想在诚信档案中留下记录,他不得不暂时搁置梦想。

  “免费接受高等教育,对于像我这样的农村学生而言,给了我们希望,但是当我们有了实现理想的能力时,它却变成了束缚。”刘景表示,选择免费师范生时对教师行业、相关政策都不了解,当我们对自身的兴趣和相关政策有一定认识后,却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免费师范生身份变得“鸡肋”,如果能给我们一次再选择的机会就好了,这样可以吸引真正有志于从教的人,而不至于让政策落空。

  缺乏退出机制以及高昂的违约代价,让无心从教的免费师范生倍感纠结与痛苦,“限定过死”的就业政策,让有志于从教的免费师范生也有颇多意见。

  相关政策规定,免费师范生必须回到户籍省份履行10年定向任教义务,其中2年须到基层支教。因为这一限定,如今在四川省某中学任教的陈松当初差点为此动了违约的念头。陈松来自四川省广安市,是西南大学(学校位于重庆市)2012届的免费师范生。由于父母都在重庆打工,陈松毕业后想留在重庆任教,能够跟父母一起生活。

  根据政策规定,免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校任教,遇到去往配偶、父母户口调入的异地、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以及其他省教育厅愿意接收的特殊情况,允许免费师范生去异地任教。但是,陈松父母虽在重庆打工,但是户籍不在重庆,他必须回到户籍所在的四川省内就业。

  “重庆和四川的教育条件差不多,我在重庆或者四川从教都是为国家作贡献,为什么要限制户籍地?”陈松拿着自己的理由多次到学校和教育部门争取,最终也未能如愿。陈松最终到了四川一所中学任教,另一位与他情况差不多的同学则选择了违约。

  安置难、留不住,免费师范生太“烫手”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副局长、武汉市政协委员、民盟武汉市委常委谭艺琴说起安置免费师范生就业直呼头疼,“不管学生水平如何必须安排工作,学生还不珍惜,缺乏契约精神,让我们的工作非常难做。”

  今年5月,谭艺琴委员就工作中发现的免费师范生就业安置中的问题写了一份社情信息,呼吁及时调整免费师范生政策。这份社情信息报呈至全国政协信息局,记者获悉后联系谭艺琴进一步了解情况。

  了解记者来意后,谭艺琴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据谭艺琴介绍,免费师范生享有毕业后有编有岗的优待,这意味着他们的就业最终由政府兜底,生源地教育部门安排就业。政策制定的初衷是向师资匮乏的地区输送教育人才,事实上免费师范生中农村学生比例很小,许多学生就业安置都落在了教师资源充足的城市。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教师岗位、编制供不应求,安置免费师范生就业反而占据了有限的教师编制。由于免费师范生的质量总体不如公开招聘层层选拔的教师,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对于接收免费师范生这样的“特保儿”都不情不愿。

  “安置一个免费师范生,我们得跟学校反复做工作、说好话,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学生还把安置就业当备胎,找到更好的工作就直接违约,让我们十分为难。”谭艺琴苦恼地说。今年,她就遇到5例违约的情况。一名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免费师范生在分配到武昌区的一所小学后,学生反悔,想到武汉市另一个区公办学校就业,谭艺琴一方面跟上级部门以及学校发公函,要求配合工作拒绝悔约,另一方面跟学生、家长反反复复进行了不下20次沟通后,坚持把学生留了下来。

  这种做法似乎不近人情,就像陈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在哪里从教不都一样吗?谭艺琴表示,地方教育部门也有苦衷。免费师范生与其他教师的招聘程序不同,编制和岗位是预留的,如果已经安置就业的学生反悔,就会出现缺编,而且无法通过公开招聘递补。到了第二年还可能影响编制配额。因此才有了地方教育局怕安置免费师范生,安置后又死活不能放的情况。

  谭艺琴告诉记者,不仅仅是武昌区,目前武汉市其他区都视免费师范生为烫手山芋,为了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安置头疼不已。就在今年7月,湖北省教育厅专门就免费师范生就业安置召开座谈会,各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都有吐不完的苦水。

  总结起来有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免费师范生学科结构与需求存在差异。由户籍所在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安置免费师范生,而毕业生学科构成与本地实际需求情况有较大差异。一方面要接收相对饱和学科的免费师范生,一方面有缺口学科教师又进不来,长此以往,教师学科结构不平衡,超编却不够用的现象将日益加剧。

  二是免费师范生的“铁饭碗”与现今就业能力要求存在差异。免费师范生“毕业即就业”,部分免费师范生一方面把教师职业当做保底,另一方面四处求职,只有四处碰壁后才回到教师岗位,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安置难度,或安置后迅速流失,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更有部分城市毕业生,上免费师范生后思想就相对放松,学习不刻苦,学业不精通。在实际工作中,免费师范生德能勤绩诸方面普遍不如公开招聘的教师,极个别甚至无法胜任教师工作。

  三是免费师范生人数逐年增多与安置现状存在差异。免费师范生数量呈稳定上升态势,接收免费师范生,大量占用了公开招聘计划,且鉴于已经接收的免费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更愿意公开招聘教师,不太愿意接收免费师范生。

  鉴于以上问题,谭艺琴特别呼吁及时对免费师范生政策作出调整。主要围绕向农村、基层等师资匮乏地区输送教育人才的初衷,在招生时向农村地区倾斜,而就业安置的政府兜底至少在省内统筹而不是到区级部门强行兜底,从而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全国政协委员马敏:

  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华中师范大学是试点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6所部属师范大学之一,对于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和就业安置,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一直非常关注。马敏指出,免费师范生教育试点以来,培养了数万名免费师范生,其中绝大多数在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学任教,极大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但与此同时,这项工作在招生形式、培养环节、就业和读研政策、学生应尽义务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

  2013年的全国两会期间,马敏就提交了《关于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提案》,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和完善的建议。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马敏遗憾地表示由于没有选择“必须回复”而一直没有收到任何回应。但是,他一直在持续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及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研。

  “当初,我们的初衷是希望他们下基层,特别是到农村去,但从2011年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以来,现实与初衷差距很大。”马敏指出,简单的“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就业原则以及过长的服务年限让学生对于就业非常迷茫,也影响了政策目标的实现。今年华中师范大学有500多名湖北籍免费师范生要回到湖北省就业,到现在有近1/5的学生工作尚未落实,有的由于安置就业地没有适合的教学岗位,有的因为学生想跨省、区就业。

  马敏认为,在安置免费师范生就业方面,政策应当更加灵活。根据马敏的调查,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毕业后只能回生源省份工作感到不理解,认为这不符合人才流动和配置的市场导向大趋势。因此他建议可适当放宽这方面的限制,允许其在中西部跨省就业,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可首先在中西部地区按双向选择原则自由竞聘教师岗位,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则可由所在生源省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编制和岗位兜底解决,这样,既可减轻行政部门的工作负担,又可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在中西部地区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另外,马敏还特别指出,10年服务教育战线和2年服务农村期限过长。不利于整体规划自己的人生和选择多样性工作、生活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而根据对台湾地区享受类似补贴毕业后到偏远乡村地区中小学工作的师范生服务年限的了解,一般规定为5年,5年后则可不受限制地自主择业或继续深造。新加坡对享受新加坡政府奖学金的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在当地服务的年限规定,也是3-5年。1年农村服务期对大多数免费师范毕业生而言,已经可以起到了解农村、了解基层、锻炼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对在城市中学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而言,设定1年农村服务期,也有利于所属学校进行轮岗安排,使服务农村落到实处。

  “免费师范生的政策初衷是为农村、基层输送教育人才,当政策表现出不适时,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以重视,及时作出调整。让这一政策更好地落实,让免费师范生同样拥有阳光的未来。”马敏说。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免费 师范生 政策 安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