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李汉秋:中秋 中华儿女团圆梦

2014年09月01日 11:09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演讲人简介:

  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人文学者。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教学,现任中国《儒林外史》学会会长等。十几年来,一方面致力于推进道德建设,另一方面致力于中华节日体系建设,最早以全国政协提案建议清明、端午、中秋放假。

  ■编者按:

  一轮圆月,几多情思。以圆月为标志,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月节,寄寓着华人团圆、圆满的梦想,积淀着华人团圆的心理诉求、圆满的精神追求,几千年来,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时至今日,仍然滋养着中华儿女。在李汉秋先生的讲述中,从月圆到团圆,是我们民族凝聚力深层的心理依据,也是我们今天共圆中国梦的一种精神资源。

  ■精彩阅读:

  ■中秋节的格调不是狂放火爆的,而是恬静清雅的,抒情的。我们要找回并学会欣赏中秋节这种美。

  ■在千里之外,面对共同的一轮明月,共婵娟,共思念故乡、故人,共同对月亮倾诉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念之情,这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心态。

  ■各地区、各民族过节的习俗异趣纷呈,多姿多彩,但万变不离中华文化的基本性格,聚中华儿女的心,铸中华儿女的魂。

  从祭月拜月到欣赏圆月

  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月亮文化。远古的先民,白天看到太阳,夜晚看到月亮,看着月出月落,月缺月圆,一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着大地,很敬畏。中国讲阴阳,月亮称为太阴,与太阳分别成为阴阳两极的代表。远古先民感到太阳、太阴支配着我们的生活,产生崇拜。中国周朝就有祭月的仪式。祭月的习俗绵延不绝,现在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时候帝王祭月的场所。祭月扩至民间,有广泛的拜月习俗。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月亮神秘敬畏的心理减淡,欣赏的态度逐步加强。长期的农耕社会,使中华民族对月亮自古以来就有细致的体察、诗意的感受、哲理的感悟。你看,阳历15日月不必圆;而华人的农历,每月十五总是月圆,正月十五元宵、七月十五中元、八月十五中秋,都是传统大节。太阳总是圆的,而月亮阴晴圆缺,变化不居,华人很细致地名之为:朔、望、晦;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月牙儿、一钩新月、一轮满月。

  在欣赏中人们发现“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正在秋季3个月的正中间,从天文学上说秋分时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到赤道上,古时祭月是在秋分,但秋分多不是满月时,而农历八月十五是最接近秋分点的一个满月之日,且秋高气爽、天清云淡、夜空如洗,月亮又大又圆又亮,于是中秋节就选择了八月十五。加上这时正是秋收季节,秋收,是一年劳动的成果,是来年生活的凭靠。面对五谷丰登,瓜果满枝满架,真是———中天一轮月,秋野万里香,人的心情最好,“十二度圆皆好看,最团圆夜是中秋”。到唐代中秋节就正式形成了,中秋赏圆月逐渐成为全民族的习俗。

  赏月佳处,莫如登高、临水。登高人近月,临水月近人,水清月更近。月亮在水面上,好像用手可以捞到,传说李白不就是捞月溺水了吗?水月相融,引发诸多思绪、诗情,出现了很多好诗,也出现了很多赏月的胜景。中国人把赏月跟欣赏大自然的山水之兴连接在一块了,徜徉于山水和清风明月之间,这是亲近自然、调节身心、陶冶人生,与自然相通相融的很好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对大自然的亲近,是中国人的休闲。现在旅游业兴,把传统的山水之好跟赏月的雅兴结合起来,可以开展赏月专线游,可以评比赏月胜景。在传统节日中,中秋节是饶有诗意的佳节。

  中国人很早就观察到月亮太阴往往是以7和7的倍数作为一个周期的。潮汐是跟着月亮涨落的,从正常中线的位置到涨到最高的位置是7天,从中线的位置落到最低潮的位置又是7天。这是太阴的周期。太阴相对地上的人就是女性,女是阴,妇女有一些生理现象也是以7和7的倍数作为周期的。月亮跟女性的关系非常密切,不是阳刚的美而是阴柔的美,被亲切地称为月姊、月姑、月娘。跟西方狂欢节的格调不同,中秋节的格调不是狂放火爆的,而是恬静清雅的,抒情的。我们要找回并学会欣赏中秋节这种美。

编辑:罗韦

1 2 3

关键词:团圆 月亮 嫦娥 中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