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开学礼 仪式背后长精神

2014年09月03日 08:11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当下中国缺的是有精神的人

  开学第一课,三院士与北京四中新生座谈会一瞥

  

  “在艰难的岁月里,是什么让你们坚持科学理想?”

  “在青年时代,我想我们三位中没有哪一位冲着院士头衔而搞科研。”

  9月1日上午,在例行的开学典礼环节后,北京四中为高一新生精心准备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该校15名“有志为自己梦想而奋斗”的道元班高一新生接受的第一课是,与三位院士面对面。数学家、中科院院士林群,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刘嘉麒,光电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就人生追求、人生规划等问题,与这15位15岁上下,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萌生兴趣的年轻人,进行互动交流。

  “国耻国难,在我们那代人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我们目标很一致,从事科学研究,就是从心底希望贡献更多智慧,让国家强大。任何时代,作为国民,我们都要牢记自己国家的历史,为祖国的振兴而奋发图强。”对话伊始,数学家、中科院院士林群首先和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动力”。

  被同学们问到如何在艰难岁月,仍抱有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热爱与坚守时,周立伟院士回答道:“你们年轻人现在生活在好时代,我们像你们这样的年纪,还发愁吃不饱饭,而你们今天在愁的事却是如何减肥。但是问我青年时代幸福吗?我要说很幸福。因为我们是内心有追求、有担当的一代人。无论物质生活多么丰富,内心的问题是钱所解决不了的。”

  林群院士感同身受,接过话匣,“我最近在看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深有体会,很感动。一个人生活的时代很重要,兴趣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追求,要能够经受住物质层面的引诱。”坐在一旁的刘嘉麒院士听到此刻,不住地点头。

  “大家都说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大师远去,再无大师的时代,三位先生如何看?”一位女生站起来问。

  “我不赞成这样的看法。我们评判大师,还要看他成长、成才的时代。当年中国只有200名留美学生,现在呢?不知翻了几百倍。同时,我还想和同学们分享一点心得,大家一定要有文化自信,相信自己,相信中国的教育。不管你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学习,都有机会成为优秀的科学工作者,而决定你‘优秀’的重要因素,其实是专注力、是信仰是担当。中国当下不缺有才能的人,缺的是有精神的人!”刘嘉麒院士的话令举座沉默。

  “我曾经用一个晚上算出的一个数学数据,现在在计算机上几秒钟就算出来了。在科学研究学科交叉越来越常态的今天,很难再出现一人包打天下的局面。我培养的博士生、硕士生,他们的科研能力远远超过了当年的我。所以,在当下中国,我们谈创新,更应关注的是,如何将思想聚焦在一个聚光镜下,凝神聚力,让其发亮。”周立伟院士同样和同学们分享了专注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同时,周院士也真诚地劝诫同学们,“对于长辈、老师的建议,不要抵触和反感。我一生如果做出了一些成就,是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能够吸纳别人给我的批评、建议。”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我念书时,没听说有年轻人跳楼的事,现在这样的事件频频发生。是否有一颗健康、阳光的心态,会决定你的科学成就高低。”刘嘉麒院士补充道。

  在北京四中高一新生开学第一课的另一现场,该校校友、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焦雨铃研究员正在娓娓讲述自己如何与科学结缘,为何要研究植物。

  “国家的强大取决于国民的素质,取决于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取决于国民的创造力和科学技术的推动力,最终取决于国家文化的实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复兴。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我们的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我希望四中的学生能够肩负起创造先进文化的使命。”谈到今年开学第一课设计的初衷,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如是说。(记者 修菁)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开学礼 开学仪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