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国学经典应该成为必修课?全国政协委员王名倡导“重读国学”

2014年09月12日 08:45 | 作者:贺迎春 |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专家:国学经典应该成为必修课

  “习近平这时候喊一嗓子很有必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赵法生今天上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古典诗词不但能提高孩子的文学修养,更重要的是还能陶冶孩子的情操。

  9月9日教师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时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国学应该成为必修课

  赵法生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推广,曾联名多位学者呼吁在中小学专门设立中华经典课程。在他看来,小学生不仅应该学经典诗词,而且还要对国学有比较深的了解。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名近年来倡导“重读国学”。王名曾在上课之前问学生,“你们读过《大学》吗?”很多学生感觉到奇怪,“我这不是在清华读大学吗?”其实,王名问的是读《大学》,但学生们了解《大学》的很少。这件事对王名的触动很大,他决心带着学生诵读《大学》、《中庸》等经典。

  王名的孩子五岁开始读国学,一直在国学学堂学习,直到八岁的时候才上“正规”小学。王名觉得效果非常好,孩子记住了很多经典。

  赵法生认为,国学经典要学好,必须弄成必修课,要考试才行,同时还需要有专门的教师,专门的课时和专门的教材。

  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教师教研员徐云知认为,古典这一块,当下师资,根本啃不动这块石头。对此,赵法生认为,师范院校、教育院校应该着力师资的培养,“也可以由语文、历史老师兼任国学老师,但应该对他们进行培训。”

  内在的治理是社会治理重要部分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名认为,现在很多人在谈社会治理,但是大多没注意到,治理现代化还包括内在的治理,内在的治理即“修身”,这方面古人有很多精道、深刻的东西,我们应该从中小学开始学习。

  “国学的核心是人格教育,培养君子人格。”赵法生表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儒家将诗看作一种教化方式,古典诗词在教化方面有重要作用。

  王名认为,习近平的讲话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在语文课程要担负起塑造核心价值观,传承文化的功能。

  读经典不要一哄而起

  赵法生认为,从东亚范围来看,100多年来中国大陆“去中国化”是最严重的,东南亚、台湾等地的中华文化保持得还是比较好的。这里面有“五四”、“文革”的影响。现在有些人喜欢把传统与封建、保守等同起来,普通百姓还好接受,但知识分子对传统有偏见。

  重视传统对于中国大陆来说无疑是重要的。“但加多少不重要,加哪些内容很重要,谁来把加入的内容落实到位也很重要。一哄而起,势必一哄而散!” 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教师教研员徐云知说。

  部分省市语文教材在减负过程中,把古诗词从教材中去掉了或者减少了,王名认为,在减负与加强古典诗词的教育方面,关键是要搞好平衡。“负要减下来,但古典诗词的教育不能减下来。”

  在习近平提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后,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表示,明年9月起,由她负责主编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古典诗词,将由现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经典 国学 王名 必修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