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全国政协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就业问题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4年09月15日 08:09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潘刚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

  对少数民族群众就业要“领着进、护着出、用心留”

 

  我想用“进、出、留”这三个字来说明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几个相对典型的就业形态。

  一、 “进”,是指少数民族群众,诸如我们的牧民,进入新型城镇中,如何在新的身份和生活方式下实现新的择业和就业,实现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职业演进。

  二、 “出”,是指如何让少数民族群众,特别是年轻的少数民族子弟轻松自信走出家乡、跨出语言文化障碍,得以在其他区域解决就业。

  三、 无论是进入新型城镇后开始新工作的群众,还是外出务工的子弟,如何让他们在新岗位上能留住、稳住,实现长期安心工作,这是“留”的问题。

  就这三个就业形态,我也再用三个词来做针对性的化解,分别是“领着进”、“护着出”、“用心留”。

  一、 对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必须耐心地“领着进”。针对他们沟通弱、文化低、技能不足这些现实问题,在新择业、就业的过程中,都需要我们政府部门及用人企业发挥更多的引导作用,增加更多的培训机会,用较长的时间、较大的耐心领着少数民族群众进入新工作状态。

  二、 “护着出”的意思是,民族地区的相关单位和机构要对外出少数民族子弟提供引导、保护的服务。引导在于,要做好就业信息及时传递和就业技能先期储备;保护在于,可以先期接触外地的就业单位,争取更好的支持政策,实现这些年轻的少数民族子弟的有效输出、简易输出,破除障碍,减少折腾。

  三、 “用心留”。我认为,民族地区的就业问题,需要的不仅是岗位,更需要从“乡关何处”的追问走向“乡关处处”的温情。如何做到“乡关处处”,伊利的两个基本做法是:文化上照应,从细节上重视民族员工的日常生活;发展上呼应,日常对少数民族员工的思想动态、离职原因更为关注,尽量减少因为企业原因,而使得他们被动离职。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民族地区就业问题 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