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悦读 悦读

李娜退役惋惜并祝福 盘点那些离开世界赛场的中国网球职业化探路者

2014年09月19日 14:19 | 作者:刘金辉 王春燕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原标题:盘点那些离开世界赛场的中国网球职业化探路者

 

  19日,李娜通过个人微博宣布退役。作为中国最成功的网球职业球员,她的退役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网球职业化的讨论,让我们回忆这一段历史,盘点那些已经离开世界赛场的中国网球职业化探路者。

  李芳:孤独的先行者

  出生于湖南衡阳的李芳,是李娜这一批选手的前辈,她的巅峰时期是在上世纪90年代,被誉为亚洲“网球女皇”,曾在1992年澳网公开赛上打入女单正赛第三轮,这个纪录直到12年后才被李娜超越。

  在那个炒作很少、网球不流行的年代,李芳并不是大红大紫的明星,甚至我们现在去寻找李芳当时的故事都很少。从1996年开始,李芳从国家队退役后,赴美国网校训练,并开始在世界各地参加职业巡回赛,靠奖金维持生活,在这期间,她的世界排名最高时达到36位。

  李芳的这段经历或许正是现役金花“单飞”的雏形,但在那个时代,只能用“在孤独中悄然绽放、孤芳自赏”来形容她,在1998年澳网首轮以0:6负于一位法国选手后,她在场上忍不住哭了起来,可见李芳当时的心境,也可见在当时“单飞”的路多么难走。

  1999年后,受伤病困扰,李芳的职业生涯开始走下坡路,2001年,李芳退役。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李芳在回顾自己职业生涯时说,中国网球要想走向世界,惟一出路就是与国际接轨,走职业化道路。

  易景茜:体制内的探路者

  在上世纪90年代,李芳和易景茜是中国女队最出色的选手。但她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从小被国家三级体制培养起来的她们,除了奥运年前的那一年,出国比赛的机会同样少之又少。

  生于江苏的易景茜在网球场上素有“高炮手”的称号,她曾在1996年、2000年两次参加奥运会但均止步于第一轮。残酷的现实让人们意识到,中国网球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走职业化道路。

  中国网球的职业化尝试从90年代末开始,中国网协为易景茜等选手找外教、尽量寻找出国比赛机会。但限于条件,这些举措对当时的中国网球来说有些杯水车薪。

  易景茜从1999年7月起被中国网球协会送出去参加国际排名赛。一人漂泊在外,易景茜心里有着许多的酸甜苦辣。她对记者说,参加职业巡回赛事就是一年里从头打到尾,很少有休息的时间。每周都有一场比赛,打完一场又要坐上飞机赶到下一站。这样的日子非常辛苦,而且很枯燥和单调。但是她心里明白,既然要打职业比赛,她必须这么做。

  2000年1月,在墨尔本举行的澳网公开赛中打入第三轮,平了李芳在澳网的纪录。2001年易景茜退役后她回到江苏省网球队做了一名教练,之后曾担任国家网球队二队教练。

  晏紫:走上真正职业化的道路

  2002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网球管理中心对网球实行“虽然带球员参加职业巡回赛,但依然保持国家队统一管理的‘家长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中国网球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晏紫和郑洁组合率先在大满贯赛事中为中国取得突破,2006年,这对“金花”组合获得了澳网、温网女双冠军。

  但在这种体制下,网球运动员除了参加职业巡回赛,还需要代表国家、省市参加各类比赛。在各种利益的博弈中,运动员与国家网管中心、省市体育局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李娜在2005年中网首轮输给克雷巴斯后说,一年来水平没有任何进步,自己对待在国家队感到茫然;十运会网球女单半决赛输给彭帅后,李娜批评了国家队的奖金分配制度。

  基于种种考虑,2008年底,国家体育总局网球管理中心作出重大创新:允许运动员自主训练、自主参赛、自负盈亏,让四名成绩突出的女球员郑洁、李娜、晏紫和彭帅转变为真正的职业球员,从“群飞”转为“单飞”。这被认为是“走上了一条真正意义的网球职业化道路”。

  此后,虽然晏紫的成绩并未取得太大进展,但郑洁、李娜、彭帅则在大满贯赛事中不断突破,迎来中国网球发展的最好时光。

  但是,展望未来,中国网球人才目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一些中生代选手似乎遭遇瓶颈,她们的训练设施和条件比以前要好很多,国内的网球赛事、网球氛围也比当年火热百倍,但这些“小花”却迟迟无法取得突破,症结或许正在于职业化不彻底,因此中国网球职业化仍然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

  2011年退役生子的晏紫尽管在2012年8月宣布复出,但近两年却很少参加大型比赛,相夫教子可能是她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也表示过“退役后开美甲店”的愿望。(完)

 

编辑:顾彩玉

关键词:李娜退役 李娜 中国网球 网球 李芳 晏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