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政协65周年>首看点首看点

六十五年 大道之行

2014年09月19日 19:41 | 作者:张宝川 秦志勇 杨朝英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原标题:大道之行——写在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之际  

  正如英国一位政治学家所说的那样,大英帝国的民主不是上帝设计好了的,而是历史碰撞的结果。中国协商民主及其重要载体人民政协的发生、发展和实践,背后也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题记

  1945年7月4日,陕北古城延安。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杨家岭,一孔普通的窑洞内,中国领袖毛泽东正在与来自大后方的一位民主人士谈论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

  黄炎培,这位民盟、民建两大民主党派创始人之一的爱国民主人士,对谙熟中国历史和哲学的毛泽东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殆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

  此时,离抗战胜利指日可待,中国的上空正悬着一个“向何处去”的巨大问号。

  毛泽东思索一下,从容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这段著名的谈话,史称“窑洞对”。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人民革命胜利的凯歌中召开。这两位“窑洞对”中的当事人,一个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一个当选为常委。包括他们在内的662名代表在经过庄严的协商之后,10月1日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又63年之后,2012年12月24日,寒风扑面的北京。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冒着零下10几度的严寒走访八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驻地。在民建中央,也就是黄炎培先生参与发起成立的民主党派,没有横幅,没有水果,没有鲜花,就着一杯清茶,习近平语重心长地重提旧事:毛泽东同志和黄炎培先生当年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律的一段对话,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跨越了60多年关于历史周期律的两次谈话,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民主,又都和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人民政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

  民主是这个时代的旗帜,谁更高地举起民主的旗帜,谁就能赢得人民的拥戴。反之,就会被人民所抛弃。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败的满清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与其说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毋宁说更多的是他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为革命党人提供了思想和精神武器。因为,革命爆发时,他还在美国四处演说,为下一次起义筹措经费。

  靠着娴熟的政治手腕和军事实力的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却悍然恢复帝制,结果只做了83天皇帝梦。与其说是护国军的讨伐让他心力交瘁一命呜呼,不如说是因为他抛弃民主,重拾独裁,引起了天人共愤。因为,即使到最后,军力强大的北洋军还在他的手上。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威望达到顶峰,这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之后第一次在反侵略战争中取得胜利。他却在后来自己挑起的内战中一败涂地,逃往台湾。与其说是他和他的国民党败给了雄才大略的毛泽东和生气勃勃的共产党,不如说是他的一党专政、独裁腐败,丧失人心,才被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所淹没。

  正所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编辑:付鹏

关键词:人民政协 政协 民主 中国协商民主 民主人士 统一战线 协商民主 65周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