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 >政协65周年>最政协政协人

傅璇琮:记一次人文史迹考察活动

2014年09月21日 09:13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我在任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委员期间,曾参加过几次考察、视察活动,很有收获。记忆最深的是2001年6月,参加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西北文物调查、考察活动。

  6月20日晨,我们的考察团从兰州出发,中午至武威,饭后参观雷台,有出土东汉晚期之飞马模型,非常好看,极有美感。下午3时离武威,赴张掖,沿途两边皆沙漠,快到张掖,突然出现绿地,双眼所视也由黄变绿,非常舒服。张掖附近树木亦多,类似于我国东部齐鲁一带的农村。在张掖住一夜,第二天早晨先至附近大佛寺参观。此寺建于西夏王朝时,有卧佛一座,身长34米,类似于浙江新昌南朝时所建的大佛,确感到我国古代的西北与东南,在艺术上有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沟通。又据当地介绍,这是西夏时建筑的,也使我拓宽视野,因我过去往往把西夏王朝仅局限在宁夏。北宋时,宋王朝与西夏政权常有交战,但也有文化交流,西夏的印刷术在中国出版史上有特殊地位。这次考察张掖附近的大佛寺,才知道西夏王朝的范围竟扩展至甘肃西部地区,这对于研究西夏的文化很有参考价值。

  由张掖赴酒泉,走了大半天。中间一大段又是沙漠、碱地,而至酒泉附近,则忽然又是树木葱郁,绿地极多。午饭后赴嘉峪关,途中曾参观两座魏晋时古墓壁画。据云,此附近有200余座魏晋古墓,但大多已被盗。晚饭时到嘉峪关,我就想起1984年我为拙著《唐代科举与文学》所写序言中的几句话:“今年8、9月间,笔者在兰州参加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尔后又随会议代表一起去敦煌参观。东过河西走廊,在晨曦中远望嘉峪关的雄姿,一种深沉、博大的历史感使我陷于沉思之中,我似乎感觉到,我们伟大民族的根就应该在这片土地上。”我觉得这几句是很有深情的,也较有诗意,但那时只是在火车上远望,而我们这次是下汽车,上城楼仔细一游,这种历史感与我们现在开发大西北的责任感,就融汇在一起。

  这次的河西走廊之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汉唐时期的中西交通要道,确与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有关。这条长达千余里的通道,南北两边各是雪山、荒漠,就是这条路上有绿地,特别是几座名城。另一印象较深的是,西北地区的现代化发展确实很快,武威市的人口已达100万,张掖市内高楼大厦林立,市内广场精致,出租车也相当多。敦煌更发展成旅游热点,上世纪80年代初我至敦煌,看到的多是农居小舍,颇有古朴之感,现在则是满街灯火辉耀,商店招牌炫目。

  我是研究唐代文学的,对唐代文史颇有感情,而长安及秦州、河西,又是多位诗人的经历之地,故就回忆全国政协组织的考察活动,信笔所至,略抒情怀。全国政协组织的考察活动,不只对政治、经济建设,对文化建设也能起积极作用,我们应具与时俱进的胸怀,把我们的古代文明与现代化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并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为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编辑:杨雅婷

关键词:考察 活动 西夏 人文 文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