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读书郎不读“书” 委员称学术界难辞其咎

2014年10月08日 08:35 | 作者:解艳华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原标题:守住青少年阅读“阵地”

  当下的中小学生名著读得越来越少。在课堂之外,他们经常拿起的是漫画、时尚读物;在家里,他们点击网络小说,拿起游戏手柄。如何夺回青少年的阅读“阵地”,需要学校、老师、家长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编者

  9月28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的诞辰日,这一天,全世界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们都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予以庆祝。多年来,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等还多次呼吁将这一天作为“国家阅读节”,一方面有感于国人堪忧的阅读状况,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阅读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以及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读书郎不读“书”

  刚刚升入初一的新生亮亮,感觉难以融入新同学的圈子,这些新同学交流的内容要么是网游,要么是漫画,而亮亮平常喜欢看历史文学,曾经用一周的时间看完了《上下五千年》。“我感觉跟大家格格不入。”亮亮说。

  “现在的学生普遍不愿读名著,网络文学、言情小说、漫画是他们的首选。”说起这一现象,人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很是头疼。

  据亮亮透漏,同学之间传阅最多的就是网络言情、玄幻小说。“女生爱看郭敬明的小说,男生比较爱看玄幻小说。”而相对于在校园里频频出现的休闲娱乐类书籍,文学名著的“身影”却很少出现。

  由于学习上的压力,中学生在图书购买上对课本的依赖性非常大。在王府井图书大楼,记者发现很多中小学生购买的图书大多是和自己课程相关的教参教辅。记者和前来购书的中学生丹丹攀谈时发现,她身边的很多同学每学期都会买3~4本教辅图书。“单靠课本的讲解,根本应付不了考试。”丹丹说。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推出的首份“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对各类课外图书的阅读率达84%。但52%的小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或较少。

  除了学生读书少,老师的阅读状况也不佳。近日,围绕上海中小幼教师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读书现状报告》显示,上海中小幼教师阅读现状是,82%的教师每天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61%的教师过去一年里读书不超过4本,79.4%的教师一年购书少于10本,更不用说,熟读传统经典名著了。

  为什么不读“书”?

  “中国古典名著全是文言文,看不懂;外国小说,里面的人名太长了,记不住。”问及是否阅读中外名著,初三的芳芳接受记者访问时说道。

  “哪还有时间读这些杂书,就快高考了,平时作业就多,周末还有家教。”高三的洋洋向记者抱怨。

  2013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对我国青少年的阅读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四大名著”成了“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红楼梦》位居榜首,其他三部也名列前茅。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但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没有向我们的青少年说清楚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要守望经典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无疑是重要原因。当然,这不仅是教育部门的责任,学术界也难辞其咎。此外,全球化和美国式快餐文化的影响等都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原因。”全国政协委员陈众议表示。

  “中学生们的阅读基本是自发的阅读,缺乏引导,经常是班里同学读什么,他就跟着读什么。这种原生态的、缺乏目的性的阅读普遍存在。”儿童文学作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金波曾在媒体上质疑,很多教师自己都没有很多时间来读名著了,哪谈得上引导学生?

  “问题的症结在于整个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太过功利和浮躁,在于从大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小学整个教育人才机制的不当。”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学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学生作为受教育群体是无辜的,中学语文老师文学素养整体下降,疲于应付升学考试、应试教育的压力,没有精力来恰当地引导学生读文学名著。

  走进名著,帮助学生打好精神底色

  “书好像给我插上了一对翱翔的翅膀,让我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天空,又好像给我一对灵动的鱼鳍,让我在大海中遨游。读书的时候,有一种在平时生活中体会不到的快乐,那是带给我的精神的快乐,带给我灵魂的快乐,而不仅仅限于吃穿住行。”这是当时还是人大附中初二学生的张馨琪在《书·路》一文中写下的感想。

  从三四年前,人大附中就开始在初中推广“名著阅读”活动,具体做法是,每个学期初和寒暑假放假前商定出推荐学生阅读的数目;每周或隔周上一次阅读课并安排学生写一篇读书笔记;各位老师定期安排本班的读书交流会并进行读书笔记的讲评、交流;老师们定期在备课时间交流各班“名著阅读”的进行情况,探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扬长避短,相互学习。在这样的倡导下,人大附中的初中生们在很短的时间里,人均通读了20本以上的文学名著,并且写下了数量可观的读书笔记。

  于树泉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活动遭到很多家长的反对,认为阅读名著会影响孩子的考试成绩,“后来学校举行家长会,希望家长们眼光要放长远,考试只能取胜一时,但是读书却能充实一世。”

  周安琪初一的时候曾迷恋上网络,“在网络里,我可以抛下学业,通过和一帮不认识的人天南海北地瞎侃,来获得短暂的轻松。”周安琪说,自从读完了《狼图腾》以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没想到作者可以通过文字描绘出那么震撼人心的草原生活和真正的‘狼性’,我读的时候,情绪会随着作者的笔触跌宕起伏。我爱上了阅读。”周安琪说。

  “语文学科的人文特征决定了语文教育资源的无限丰富性,对学生的成长而言,课本内容充其量只是滴水,课外世界则是浩瀚的海洋。这‘滴水’不该成为语文学习的限量和禁锢,也不该去提纯和蒸馏,而应该把他融进海洋,尽最大可能,让学生五官开放,去拥抱整个世界。”谈起推广这项活动的初衷时,于树泉如此说道。

  青少年阅读需要引导。“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数据显示,有81.7%的老师认为应“设立专门的阅读时间,让学生阅读”,72.5%的老师认为应“举办校园读书节或其他读书活动”,71.1%的老师认为学生“家庭内应该营造读书氛围”,62.5%的老师认为应“安排阅读指导老师,引导学生阅读”。

  正如人大附中语文高级教师吴凌所说:“一个人的阅读是孤独的。一个班的阅读是单一的,一个年级、一个学校的阅读才是丰富多彩的。想象一下,一个孩子所在的班级、年级攻读一本书,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场’。在这个‘场’中,会有一种力量,推动每一个孩子展开阅读的画卷。”

 

 

编辑:付鹏

关键词:青少年阅读“阵地” 国家阅读节 学术界难辞其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