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爱中国爱政协——新闻出版界委员缅怀沙博理先生

2014年10月30日 16:49 | 作者:谢颖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12657928

 

  他1947年来到中国,在上海接触到进步的中外人士,由同情转而投身中国革命。1948年,他与著名演员凤子结婚,1963年加入中国国籍。新中国成立后,他主要从事翻译工作,先后翻译并在美国出版了《新儿女英雄传》、《保卫延安》、《水浒传》等作品,他的最后一部译作是《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译作之外,他还著有自传《我的中国》等。他的名言是:“我爱上了凤,也爱上了龙。”“凤”指他的夫人凤子,“龙”指中国。他,就是刚刚逝世的美裔全国政协委员沙博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至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著名美裔中国籍翻译家、作家、中国对外传播领域的杰出代表沙博理于2014年10月18日在家中安详辞世,享年98岁。沙老热爱中国、热爱中华文化、对中国人民怀有真挚的感情,是任期最长、年龄最大的现任外裔全国政协委员。几十年来,沙老一直在新闻出版界别参政议政,与政协委员们情谊深厚。

  忆及沙老,委员们不约而同使用了这样的表述:乐观、豁达、坚定、从容、谦和、认真……透过这些美好的词汇,一个可亲可敬的沙老宛在眼前。

  深爱这片土地

  从1947年来到中国后,沙老就与这片土地结下了深深的缘。见过沙老的人都知道,他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甚至一些方言、成语、典故都非常熟悉,新闻出版界全国政协常委韦建桦对此印象很深刻。十多年前,他在两会上见到沙老便提起了这个话题,沙老听后呵呵一笑,说道:“我并没有特别高的语言天赋,之所以说得不错,你们也认可,是因为我爱这个国家,所以我特别留意这个国家的语言。这个国家给予我的太多了,给了我那么丰富的知识,让我在一生中度过难忘的岁月,让我这一生有价值。”“沙老深深爱着中国,爱这里的草木、河流、高山、大海,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事业中。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的改革建设极为关注。他经常说‘我从来不见外’,热切地注视着中国每一点每一滴的进步。”韦建桦常委回忆道。

  作为将新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文学介绍给世界的国际传播使者,沙老用自己“信、达、雅”的译笔翻译了《水浒传》、《家》、《林海雪原》等大量优秀作品。从事经典著作编译的韦建桦常委与沙老算是“同行”,在他看来,这位老前辈谦虚、认真,总是不满意自己的成果,没有一次翻译或写作不是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沙老把对外传播视为自己的责任,要把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蓬勃向上的中国,一个有前途、有希望的中国介绍给世界。”面对老前辈,韦建桦常委也经常请教语言以及世界历史文化的相关问题,知识丰富的沙老总是认真回答,有时还查阅资料来提供帮助。“这些情景直到现在还历历在目,沙老在工作上经常勉励我,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知识。沙老乐观豁达的精神和对人民事业的热爱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国际主义,白求恩精神在他身上流传着。”韦建桦常委说。

  政协委员的爱与责任

  2005年3月8日,十届政协四次会议新闻出版界别的一场小组讨论结束后,委员们纷纷换上喜庆的服装,为爱泼斯坦、沙博理、陈必娣三位1915年出生的外裔全国政协委员庆祝九十寿诞。这场小聚会洋溢着欢乐和幸福,委员们各显才艺,对三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人表达祝贺与敬重之情。沙老向大家表示感谢后还幽默地说,自己离雷锋精神差得太远了,再活两年试试看,也许还可以改进。全国政协常委苏士澍当时参加了这场寿宴,他回忆道:“我为三老写了大大的‘寿’字,沙老非常喜欢,他爱中国传统文化,比如书法、绘画、陶瓷、剪纸等。我们大家一起为三位老人唱生日歌,这些温暖的情景恍如昨日。”如今,近十年时间过去,当沙老离世的消息传来,他只觉“百年三万日,一别几千秋”。“十届政协时,沙老已近九十高龄,我们为了他的身体考虑,觉得他应注意休息,但沙老不这么做,总是力争从头到尾地参加,包括每一次小组讨论。”

  对沙老来说,政协委员这个身份,既是荣誉,也是责任。自1983年成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以来,他始终重视参政议政,经常到全国各地调研考察。忠实履行政协委员职责,认真行使政协委员权利,敢讲真话,勇建诤言,积极提出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沙老总是认真地听、认真地记、认真地发言,他对社会的观察非常全面,提出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意见建议。记得沙老曾经在小组讨论中有过一次非常‘激烈’的发言,他说,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了,生活好了,但却越来越忽视奉献,只讲个人利益,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社会道德失范的状况应该引起注意。沙老严肃的话语让全场为之肃穆。”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说,沙老留给我们的这种精神风范令人感动和震动。

编辑:罗韦

1 2

关键词:沙博理 中国 政协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