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丁鼎谈《礼记》的“古典”与“时尚”

2014年11月03日 15:38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庸》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中庸之道”,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修身养性和处世之道。所谓“中庸”,郑玄解为“中和”,即中正、平和之意;程朱解为“不偏”、“不易”。《中庸》全篇以“中庸”作为人生最高的道德准则展开论述,其宗旨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从而把自己培养成为至善、至诚、至道、至德的理想人物,共创“太平和合”的理想社会。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八条目”,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中庸》提出的“不偏”、“不易”、中正、平和的为人处世之道,激励着一代代知识分子努力弘扬光明品德、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并积极入世,兼济天下,造福社会。

  毫无疑问,《大学》与《中庸》两篇所提出的“大学之道”和“中庸之道”对于我们当今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都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

  因此,我国当代许多高校都从《礼记》各篇,尤其是《大学》、《中庸》两篇中,借用一些名言警句作为校训,由此也可反映《礼记》思想内容的当代价值。

  比如《礼记·大学》开宗明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有很多学校借用这几句中的文字作为校训,如河南大学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东南大学校训“止于至善”。

  又如许多学校借用《礼记·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几句文字作为校训: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山东师范大学校训“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等。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座右铭。它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学校的教育目标。如此多的学校不约而同地从《礼记》中选取相关文字作为校训,绝不是偶然的,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学校认识到《礼记》的当代价值。

  (本文为作者近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人文宗教讲堂”所做演讲的讲稿,发表时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编辑:罗韦

1 2 3 4

关键词:礼记 儒家 价值 思想 大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