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谨防“明星限薪令”背后的权力之手

2014年11月12日 21:10 | 作者:李劭强 |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分享到: 

  如今,一线明星拍一部剧拿到几千万片酬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据说,主要明星片酬占到一部剧总体投资50%以上的相当常见,甚至还有的比例高达70%,可想而知,剩下的钱包括剧本、导演、服装、化妆、道具、场景,只能怎么凑合怎么来了,因此导致很多剧越来越粗制滥造。11日,微信公共账号“娱乐on call”爆料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或将于12月出台“明星限薪令”,对演员片酬进行限制,此政策在总局已进入内部征求意见阶段。(11月12日华商报)

  明星的高薪酬,的确在影响影视作品的制作。但就此把一些粗制滥造的剧集,归结为明星高薪酬的必然产物,以为限制明星高薪酬就可以提高影视作品的质量,就有些以偏概全、有失客观。这是因为,首先,明星的薪酬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在市场竞争中,明星的薪酬即明星的票房号召力,一个明星的票房号召力越大,其薪酬就会越高,这是一个基本的市场规律。即便,一些明星的薪酬呈现虚高的态势,其原因也是市场竞争中的暂时失序或有意炒作,这种失序和炒作在一定时间内必然会被市场所矫正,根本不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进行规范。

  其次,明星薪酬高并不是作品质量下滑的主因。一部作品有其投资人与制片方,需要请什么明星,能够请什么明星,怎样统筹安排才可以保证作品的质量,才能实现资金的节约,这些内容都应该有详细的预算和计划。一些作品,因为请了高薪酬的明星便压缩了作品制作的费用,只能说明这样的影视制作方缺少基本的预算意识和创作诚意,他们只是想通过明星效应短期内赚快钱,根本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口碑和形象。这显然是影视制作方的责任。即便,明星的薪酬降下来了,这些唯利是图的公司也会本着“节俭”的原则,继续压缩制作费,粗制滥造剧一个也不会少。

  所以,因为影视作品的质量指责明星的高薪酬,根本没有什么针对性。尤其是,借助行政的力量规范明星的高薪酬,更是给人以权力错位和乱作为的感觉。在市场经济下,明星的薪酬是明星价值的体现,一个明星值多少钱是由市场说了算的,而不是由行政力量说了算。即使,行政力量可以依照行情规范出一个明星的薪酬表,但一个明星到底属于何种等级的明星,其票房号召力到底有多大,有时是很难具体量化的,而且也不会一成不变。此时,行政力量能把每个明星的价值计算清楚吗?

  以出演《疯狂的石头》时的黄渤为例,当时他的薪酬不会高,但当他因为一部电影一夜爆红时,他的票房号召力值多少呢?在下一部影片没有上映之前,这只能是一种市场感觉。而如今,当黄渤的总票房已经累计接近50亿元时,黄渤拿个千万级的高薪到底是不是高薪呢?有人请他,给得起高薪,而且能制作出高质量的作品,这就是良性循环。有人请得起他,但保证不了影片的制作,就必然会生产出影视垃圾,黄渤自己也会考虑接不接这样的戏。他当然知道自己的品牌值多钱,而且不会砸自己的牌子。这时,行政力量能怎么规范呢?规范得多了,反而扰乱了市场的秩序,让影视作品的制作更加无序。这显然就是一种权力之手的滥用。

  明星高薪酬有虚高的成分,明星高薪酬会影响影视作品的制作。对此,广电部门或许会着急上火,但就算再着急上火也不能赤膊上阵,而是应该平心静气地提供更开放的、更公平的影视作品制作与播出环境,让市场本身通过市场竞争的规律进行优胜劣汰——那些制作粗糙的作品必然会现出原形;那些价格虚高的明星自然会被挤掉水分。对于这一点,管理部门和社会必须看得清楚。即便,韩国也在限制明星的高薪酬,但人家是通过协会而不是权力部门进行限制的,这依然是一种市场的自我调节。

编辑:曾珂

关键词:明星限薪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