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纵议 纵议

反恐,国际社会果真团结一致吗?

2015年01月16日 16:57 | 作者:丁建庭 |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法国《沙尔利周刊》上周遭遇恐怖袭击,对法国乃至欧洲社会造成严重冲击,许多国家民众纷纷举行反恐大游行。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法国官方组织的游行,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卡梅伦、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等约40个国家的政要手挽手走在游行队伍最前列,目的是向国际社会展现共同反对恐怖主义的团结形象。

  面对恐怖主义这一全人类的共同敌人,国际社会果真做到团结一致了吗?是否都能像中国一样“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不尽然吧。倘若团结一致,某些国家就不会庇护中国“东突”恐怖分子,美国或许也不会将个别国家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一些国家也不会批评西方国家对《沙尔利周刊》血案等恐怖袭击的反应“虚伪”……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在的“团结”尚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团结。一方面,因为地缘、宗教、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原因,欧美国家并没有把它们之间的“团结”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其表现就是可以对针对欧美内部的恐怖袭击作出一致反应,但对于发生在其他地区的恐怖活动则反应不一。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根本就谈不上“团结”,它们同情、纵容恐怖分子,甚至把支持他国恐怖组织视为削弱对手的重要手段。

  当国际社会聚焦《沙尔利周刊》恐怖袭击事件时,很少有人注意到恐怖分子还在其他地区大开杀戒,制造恐慌。在西非尼日利亚,“博科圣地”大肆焚城屠杀,已至少造成150人死亡,尤其骇人听闻的是,这些恐怖分子竟然强迫幼童充当人体炸弹!在中东伊拉克,“伊斯兰国”打死了28名库尔德人员,同样骇人听闻的是,枪决2名俄罗斯特工的行刑者竟是一名约10岁的儿童兵。法国恐怖袭击事件举世关注,而非洲、中东地区遭遇的恐怖袭击却严重缺乏关注,这种强烈的反差,不仅是反恐“双重标准”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国际社会“团结一致”的一种反讽。近年来,非洲、中东、南亚等地区遭遇的恐怖袭击日趋频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的国家维护自身稳定的能力有限,特别需要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但欧美的反应却远不如对法国遇袭那般强烈。

  不同国家对于不同地区的恐怖袭击事件反应不同,不排除地缘因素所致,但还有一些更严重、更不团结的情况存在,那就是在对恐怖组织的认定上存在“双重标准”,直接导致一些恐怖组织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支持。众所周知,“基地”组织、“伊斯兰国”、“博科圣地”、索马里青年党是当今世界上威胁最大的四大恐怖组织,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规模和活动范围都小一些的恐怖组织,它们通常在一国国内或几个邻国范围内活动,可以说远离欧美等世界权力中心。就是在面对这些恐怖组织时,许多国家没有与当事国坚定地站在一起,有的基于宗教同情因素,有的则基于赤裸裸的零和博弈考虑,试图借助这些恐怖组织制造当事国的混乱,达到“此消彼长”的效果。一直以来,中国都奉行“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的立场,愿意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打击恐怖主义,但当中国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时,一些西方国家却开始含沙射影,妄图将恐怖事件与民族、宗教矛盾挂钩,甚至为一些恐怖组织提供国际舞台和资金支持。在这样的“双重标准”模式下,对于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美等西方国家,“团结一致”不过是空谈罢了。

  后冷战时代,恐怖主义威胁呈上升态势。全球反恐任务任重道远,迫切需要国际社会真正团结起来,切莫为反恐设置“双重标准”,切莫为恐怖组织提供“突破口”,切莫重蹈“伊斯兰国”壮大的覆辙。

编辑:曾珂

关键词:沙尔利周刊 法国恐袭 恐怖主义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