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博士飞机上抢座为何使出“占座大法”

2015年03月01日 09:35 | 作者:乔志峰 | 来源:荆楚网
分享到: 

  原标题:乔志峰:博士飞机上抢座为何使出“占座大法”

  博士飞机上抢座被拘7天,坚持先来后到占座规则。一名男子在登机时没有按照自己登机牌的座位号就坐,反而挑选了一个靠窗座位坐下,并坚持“先来后到”的“公交占座规则”……2月26日,上海虹桥机场一航班上上演了这样的一幕。由于该男子的行径,航班延误近2小时方才起飞。目前,该男子已被行政拘留。爆料网友表示,男子最后被民警带下飞机,并称男子为沪上某知名大学博士研究生,因公出差去广州。“占座的理由是为了方便观看窗外的风景。”(2月28日《西安晚报》)

  博士在“飞机上抢座”,为何使出“公交占座规则”?窃以为暴露出两点,一是该博士文明素质有待提升,二是他平时在公交车上抢惯了,到了飞机上也“积习难改”。

  学历不等于水平,也不一定跟文明修养划等号。高分低能我们见过不少,高学历却不讲文明的现象,现实中也不鲜见。某些高学历者,学业成绩非常优秀,他们的思想品德课肯定也能考高分,否则他们不可能在小学、中学、高考、硕士、博士的竞争中一路走来,从胜利走向胜利,成为脱颖而出的佼佼者。而应试教育重分数、轻能力的弊端,却往往导致部分学子在社会经验和交往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摒弃“分数决定命运”的应试教育模式,建立起以“德才兼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才能减少博士在飞机上抢座之类的奇葩事件。

  说到“公交占座规则”,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有时候,还不止是“先来后到”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乘客像打仗一样冲锋陷阵,“先抢先得”。说其跟“中国式过马路”一样堪称是“中国式抢座”,恐怕也不为过。这位博士虽然学历挺高,但他显然并非什么“大人物”,而是习惯了“公交占座规则”的普通人。或许,他还很少坐飞机,否则也不会“为了方便观看窗外的风景”而抢座了。由此折射出的,其实是普通公共交通资源的不足和社会底层的民生维艰。

  乘坐飞机,却要拿“先来后到”的“公交占座规则”来抢座,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喜剧效果”。而当事人竟然还是高学历的博士,就更是增加了事件的新闻性。而实际上,在飞机上抢座跟在公交车上抢座,都属于不折不扣的不文明行为。在公交车上抢座,并不比在飞机上抢座更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恰恰相反,大多数人并不常坐飞机,却几乎每天都要跟公交车打交道。飞机上抢座不常见,公交车上抢座经常都会发生,公交乘客的整体文明程度提升了,更能提高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

  博士在飞机上抢座,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相信这次深刻的教训,会给其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让他在装满各种理论、公式的脑子里,开始为文明、素质、规则留出一席之地。对这位博士,我们不妨多些宽容;而由此折射出的一些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却亟需反思和改变。

 

编辑:水灵

关键词:博士 飞机上抢座 占座大法 登机牌

更多

更多